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这句话时常出现在古龙等小说家的作品和影视剧中,后来类似东瀛“忍者”亦或曲解于“忍者无敌”。 目前诸如职场手册、励志读本或人力资源指南等又都会用到“仁(忍)者无敌”。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和哲学概念。
儒家思想,孔孟之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也就成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此后的数百年儒家思想的兴衰与封建王朝的兴衰密不可分。
“仁”是儒学最核心的理念,儒学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构建在仁之上。而“仁”的核心是做人:做官先做人,做事先做人。
子曰:“仁者爱人”。为民,则亲其亲;为君,则亲其民;为人,则亲万物。
“亲 亲”:亲爱自己的亲人,即以“孝”为核心。
许慎《说文解字》:“孝者,善事父母者也。”孝顺父母,不止是物质上的供养,孔子提到最多的是精神上的抚慰。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就是说行孝道要做到经常和颜悦色对待父母,这是很难的。
《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娱亲”讲的是年逾七十的老莱子了,著斑斓之衣佯装跌倒讨父母高兴。时至今日,我们在回家看望父母时,能够将一切忧愁烦恼的心情、表情全部丢在门外,让父母看到我们的笑颜,一次两次你可以保持,但你能保证每次、永远么?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乍一看,孔子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人家问什么是孝。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实际上圣人的答案却是微言大义:“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
孝的实质,就是对生命之源的感恩,对抚育之爱的回报。
重庆 大足石刻 《父母恩重经变相》将父母对儿女的十大恩德生动得刻画了出来。
加拿大哈德逊湾印第安人,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族人面临找不到食物的困境时,老人们会选择光着身子、或是走向大海,或是跳下悬崖。将一切有用之物就给后人。
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一人家穷,无奈欲将其母送入深山。在负母上山途中,母亲不断折下树枝丢于路上。至山顶,在推其母下崖前,问缘由。母曰:恐儿不识归途。
至此,如果你也有同感,可否一起重温刘和刚演唱的那首《儿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