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个和阅读相关的数据——《2016亚马逊中国年度阅读趋势报告》,报告里对中国人2016年的阅读行为进行了一个数据量化,提到了一些新出现的行为趋势。
总结来说,就是现在的人更喜欢“快餐式”的阅读和跟着热点阅读。换句话说,现在流行读快书,快读书。读快书主要是指读一些影视翻拍的小说和其它经典小说,快读书则是指更加重视阅读的速度和数量,继续忽略阅读是否真的完成了,报告里用了一个词叫——阅读完成率。
这也说明,更多的人只是喜欢买书,收藏书,真正买来读完的比率,其实非常低。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喜欢买买买,618,双11,双12,大家都在买,但是真正买来看完的非常的少,更不要说,阅读以后的输出了。
我一直认为阅读产出是非常的重要,衡量阅读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所输出。阅读并输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观念里都觉得很难接受,觉得很功利,仿佛阅读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应该享受它才对啊。
不过,这不难理解,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大,在没有正确认识到阅读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时,读不完才是正常现象。因为阅读并产出是一系列的处理动作,比较耗费时间和注意力,更是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人们都觉得读书应该是减压的,而不该是增压,怎么可能会耐心读完,并耐心产出呢。
实际上,阅读完成率,说的就是阅读的效能和阅读的效果的问题,它们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阅读行为中。
1 有效果吗
我认为要追求效果,不要追求效能。
追求效果,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分解步骤后的合力完成的结果,同时输出的结果还要经历实践的检验,有效才算完成。对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追求效果,才能检查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中各个应用程序运行的情况,我们才知道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地方目前已经不错了,我们不是重复劳作的机器,我们是能不断成长的人。
2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加个一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人用这句话当过努力失败后的借口,请举手,我也举手了,因为我曾经常常这样,总觉得付出就应该有回报,不知道,要正确的付出才可能有回报,甚至根本是回报给别人了。
说回阅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阅读上表现尤其明显。太多的人打着阅读的幌子,炫耀给别人看,什么2016我读了多少书,贴个书架的图发个朋友圈,新年有什么新计划,我现在对这种刷存在感的朋友圈,看都不会看。
为什么?因为他们,养成长期给自己找借口的习惯了,还在自嗨,还在炫耀,还在那里误以为自己很努力,看着自己努力的姿势,还拍照给别人看,最后只是把自己感动坏了。
真实的世界,不会以你的努力程度来衡量的,别人就算知道你所谓的努力了,有什么用呢?没用,这个世界只会看结果,只会看你是否输出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带给别人多少价值,过程再辛苦没有人会关心的,真实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苦劳的表现之一就是——只看阅读量。阅读量这个词,再过几年甚至10年,我都敢断言,还有很多人会拿这个词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成效,因为在他们看来,阅读就是一个加数量的过程,读了大量的书,就认为自己会有长足的进步。
阅读量只是一个数据,不能等同于智慧的产出,你以为看书等于获取智慧,我只想说,还早着呢。
苦劳的表现之二就是——看大量虚构类作品。看小说,看电子书小说,看影视类虚构类作品,从来不读非虚构类作品,也不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读非虚构类作品。
比如,我现在也在看虚构类的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甚至真人秀,因为我的认知系统已经升级了,我知道看这些东西时,是给大脑休息的,不需要给他增加负担,要减负。而更多的人,以为可以阅读这虚构的人生,过好真实的人生。
苦劳的表现之三是——阅读生来就会,只要会认字就可以,不需要学习。阅读有一个发展阶段,不同的人会遇见不同的问题,可能是受人启发,可能是受某本书启发,我以后也会专门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阶段的提升经验,供大家参考,但此处先省略几千字。
总结一下,错误阅读就是为了加一个数量,强迫自己去读书,然后给别人看,甚至误以为虚构类作品就是人生的全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方法,最后,使阅读变成了简答的加法,变成了对人生无用的加法。
3 没有苦劳只有借口
我坚定的认为,没有功劳的阅读就是无效阅读,我想着过去几年,自己被这种思维浪费了自己太多注意力。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因为说苦劳就是给自己找借口而已,如果没有改善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真就成了百无一用是阅读。
阅读量 vs 阅读完成率。 阅读量=我读了XX本,但是你有多少本书,别人也不知道,这个数据就算再大也没有任何价值。而阅读完成率则是指,我今年一年内约定了一个计划总量100本书,最后,真正只字不差阅读并解构(解码重构)完并应用过的书有80本,今年的完成率就是80%。
我这里说的和亚马逊的统计有一点微小的区别,亚马逊应该是统计的你全年购买的书,并读完的比率。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读完是基本,还要解码重构,不断应用,这样才算得上有意义。
追求完成率,倒逼我认真理解分析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力。不是速读,更不是扫读。完成率才是衡量效果的最重要标准,而且我也不会给任何人时候,从写作就能看出来输入输出是否质量在提高。
只看 vs 拆解。 只看书不动手拆书,就是没看,最后看了,要吗被搞坏了脑子不自知,要吗等于浪费时间不自知,甚至陷入能力错觉的陷阱。拆解是阅读的核心,只有开始真正的拆开,解码,重构,才有可能应用并得到检验,阅读只是开始,后面才是长征路。
追求结构,倒逼我必须联系已有知识,提供处理处理分析,转化使用,同样,写作,沟通都会使用到,这样才是达到了效果。
生来就会 vs 持续改进。 我现在不相信什么生来就会,我的家庭教育里从来没有教过我如果看书,我学会看书都是从学校教育与不断的好奇心看书,最好发现,实践这样一路走来,想想,挺不容易的,要是我的父亲母亲能早一点教会我,我肯定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追求持续改进,倒逼我反思方法,反思自己的成长,甚至反思我的人生历程,持续改进的阅读方法,最后,提高我真正的阅读效率。我毫不夸张的说,要是这么多年没有阅读的陪伴,我很难想象,我要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的人生低谷。
持续践行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只字不差的阅读,就没有之字不差的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因为写作必然是个字一个字的输出过程,不要以为读得快,就是理解得快,如果没有组块知识,不能联系已有经验,不能践行反思,读的知识越多,脑袋越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驾驭庞大的知识。
明天就是猴年最后一天了,猴年践行就要结束了,鸡年践行就要开始了,你还在焦虑,还是已经在路上了。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