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请你一起来体会整理的魔法
这本书讲的是“只要整理一次就绝对不会回复杂乱的整理方法”。
所谓的整理就是对过去的整理”。
无论是谁,只要体验过一次完善的整理,就会体会到心动般的感觉,而且,还会实际感受到“整理之后”的人生所产生的戏剧性变化。
第1章 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
她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被视为常识、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整理方法,所以总是留下过多没用的东西,或是为不合理的收纳方法所苦。
千万别被“一口气整理完就又会变乱”给骗了!
觉得凌乱时会一口气整理完,但是没过多久,房间里又恢复了原来乱糟糟的样子。”有人这样回答:“因为一口气整理后会立刻反弹,所以应该养成每天只整理一点的习惯。
因此,请务必记住: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整理,那么无论多么怕麻烦或是多么懒散的人都能长久地保持房间的整洁状态。
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
如果养成了每天整理一点的习惯,那你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整理好。
不改变人的意识,就不可能改变人的习惯。而“改变人的意识”绝非嘴上说的那么简单,要控制自己的意识是非常难的。
那些原先被物品占据的部位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地板,就像别人的房间一样。飘浮在房间里的空气也显得透明轻盈,连内心都变得澄净通透了。
通过一次性整理,使意识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我通过刚才讲述的亲身体验,接受了新观念的冲击,自己的意识发生了突然的变化,生活习惯也随之迅速改变。
若能进行一次性正确的整理,就能立刻看到结果,而且能长久保持整理后的整洁状态,只要亲身体验过这个过程,我想任何人都会在心底里深切感到不能再让房间回复杂乱了。
“不追求完美”的大陷阱
如果你不是个做事认果你不是个做事认真且能不懈努力的人,我建议你还是通过一次彻底的整理,达到完善整理的目标。
整理时该做的,大致只有两件事。一是确定物品的弃留,二是设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从开始整理的那一刻起,人生就再次启动
只是整理好杂乱的房间,心理上的混乱状态并不会消失。
每次进行物理上的整理时,我们并没有同时进行心理上的整理,只是被一时的心情舒畅所蒙骗
俗话说:“房间之乱是心乱。
如果你觉得“太过整齐的房间总让人心神不定”,试着认真面对这种不安的感受,或许自己心底真正在意的问题就会浮现
因此,从开始整理的那一刻起,你就被迫重新启动自己的人生了。结果,人生因整理而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
越是擅长收纳的人,越容易堆东西
收纳法根本不能解决整理的问题。因为收纳终究不过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法。
收纳法的弊端在于,当物品被装起来后,整理的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可当收纳空间再度被塞满的时候房间又会变得杂乱无序,只得再次逃向更简便的收纳法……从而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整理首先要从丢弃无用物品开始。而且,直到“判断”的作业结束为止,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警惕自己绝对不要着手去做收纳的工作。
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不能按“不同场所、不同房间”分别整理,必须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如果不想房间再次变乱,请务必牢牢记住这一要点。
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毫无意义
最后,我终于发现根据人的不同个性改变整理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整理一怕麻烦,二没时间,并且既有恋恋不舍的物品又有一弃为快的东西。仔细想想,我也具备了上述的全部要素。
经过反复考虑,我终于归纳出了不会整理者的三种类型:一种是“不愿丢弃型”,另一种是“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第三种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即“不愿丢弃又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
整理中必要的作业只有“丢弃物品”和“设定收纳场所”两项,重要的也只有“先丢东西”这个顺序而已。
整理是节庆,不必每日进行
整理要一次就结束。正确地说,应该一次就把它做完。
整理分两种,即“日常的整理”和“节庆的整理”。所谓“日常的整理”,单纯是指“把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那些衣服、书籍、文具之类的物品,是人们每天生活中要用到的,并要伴随人们的一生。对它们的整理应是日常整理的主要内容。但是,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各位的是:请尽早完成“节庆的整理”。
长期居住在犹如物品仓库般的房间里,过着每天忙于“整理”的生活,尽管反复整理,还是整理不好,在这样的状态下,持续过着十年二十年索然无味的生活。
像我这样的人也能做好。只要肯干,就一定会成功
整理一定会有个终点。当你拥有的所有物品都有了固定的位置时,你就达到了整理的终点。
第2章 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要摆脱整理后又变乱所带来的“恶性循环”,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一口气进行一次性的高效率整理,并尽量在短期内达到完善整理的状态。
所谓的“短期”,以我个人授课的经验来说,最长是半年左右
为了进行高效的整理,必须死守的一个重点就是:绝对不能搞错整理的顺序。整理所必需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其中,必须坚持“丢弃”作业为先的原则。而且各种作业必须区分清楚,只有完成了一项才能进行下一项。在“丢弃”作业完成之前,绝不能考虑“收纳”作业。
整理的诀窍是“一次性、短期内、彻底整理”,而且必须首先完成“丢弃”作业。这就是我的结论。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为什么要进行整理?你必须在开始整理之前,去面对和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然后,跟随自己找到的答案,终于可以进入决定物品弃留的阶段了。
碰触到的瞬间,是否感觉“怦然心动”?
整理时只考虑“丢弃”是不行的,因为整理的本意不是选择“要丢的东西”,而是选择“要留下来的东西”。
请想象一下只被心动的东西所围绕的场景吧
把同类物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性判断,这是以最短的时间进行整理的关键。所以,整理时请务必要将“同类物品”毫无遗漏地全部集中在一起。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必然失败
“顺利地丢弃物品的基本顺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衣服类,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件物品,最后才是纪念品。
别把自己不要的物品送给家人
其一,显然由于这些衣服是家人送的,所以不能丢弃;其二,由于自己年龄小,喜欢的标准还不明确,所以就有很多凑合着穿的衣服。而且有旧衣服可以接收,就不愁没有衣服穿,所以买衣服的机会变少,也很难培养出用自己的心动感来选择衣服的能力。
把物品给予他人时,一定要有对方不想接受你多余物品的思想准备。
整理就是“通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如果你在认真地整理,即使不能说进入了冥想状态,也会感到自己的心情非常平静。因为认真仔细的整理就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接触自己的物品寻找心动的感觉,这恰恰就是通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对丢不出手的物品说谢谢
“请根据接触物品那一瞬间的心动感来判断该物品的弃留。”
但其实最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那些“既没有心动感也不愿意丢弃”的物品。
为了珍惜真正有价值的物品,必须首先丢弃已经完成了使命的物品。
如果物品也有心情和感觉的话,它们应该一点也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