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这东西很难琢磨,可能今天宠幸它,明天就可能翻另一个人的“牌子”,完全在于环境和需求的变迁。住惯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偶尔来到农村低矮的平房建筑,都会觉得新奇,见惯了分分合合的爱情,变得越来越更注重自己,因为自己是不会嫌弃自己。删繁就简,活得简单一些,爱的纯粹一些,人生也就不能累,美也会纷至沓来。
大数据时代,信息浩如烟海,想要寻找对自己所需的信息更是要求准备定位,不然一个“随便”都可以把人累吐血,最后还不一定符合心里的审美。每次遇到吃饭点餐的时候,总会遇到纠结症,好几页的菜谱一遍从头翻到尾,看得服务员都打哈欠,一个菜也没确定下来。这时候就体现了简单的方法,荤素搭配,冷热交替。然后询问什么忌口和最爱,砍掉那些不知所云的和家常菜,再选择的话也就轻松自在。选择恐惧症无非就是觉得都想要或者都不喜欢罢了。如果是做题的话,里面有逻辑帮你排除错误答案。可是生活并不没有正确答案,有时候逻辑更是不能推理,只能遵从内心的感受去做出判断,是喜还是厌烦。如果非要加一条理由,请自问一下,没有你,我是不是唯一。
其实庞大的数据可以根据所需删掉多余,可是感情关系又将如何面对舍去,没有答案,只有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认识的朋友关系网也变得复杂缜密,可是有时候遇到事情的时候,它并未四通八达,往往错如乱麻。上完高中,忘记了初中同学,念完大学,不记得高中同学,步入社会,来往的成了三教九流。我们每一个阶段都会忘记一部分人,留下的空间用新的朋友代替。这个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保证每一条线都可以连在自己身上,同是可以相互反馈,如果单方面的,直接pass掉。因为人生经不起无用的折腾,只有纯粹的关系才能构架自己理想的目的,才可以奏出最美的乐曲。
写作更要求的就是简单纯粹。毫无意义的赘述只能增加情感的堆积,却不能点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就像一幅画里人物越多,背景越深,越觉得迷茫,抓不住表达的契机。所以那些艺术大师往往只会选择寥寥数笔来巩固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意。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留白,留给读者去想象未曾言说的真实,你要做的目的就是引导,而不是解释。对于写作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分享,另一个就是感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带来的精神世界的蜕变;分享别人的故事和自我的心得体会,传道解惑。当你读作品的时候和写作一样的道理,抓住小说的主线,删掉枝节末梢,就能把握整个的节奏,获得最真实的意义和效果。
不管生活如何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拨开云雾,直戳梦想的那条康庄大道;面对横生的枝节,你要做的就是删掉,祛除每个阶段的诱惑;对于感情来说,更是需要珍惜所珍惜的,忘记曾经不在有涵养的过去,迎接明天,轻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