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三里清风,携过稻香阵阵。樟树之下,福荫绵长;古木之里,墨源清香。
初入分宜,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远的徽派马头墙,朝笏式的飞檐恰好照应了“状元村”这番名字,寓意到是极好的。“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青砖黛瓦,流檐翘角,借这马头墙檐似是又窥得了先贤门下学子孜孜不倦的风姿。
移步深入村落,祠堂的高耸给人几分压迫,或许庭院深深,总要留几分威严罢。祠堂已是被风雨吹散了些许颜色,可从那淡去的朱红之中还是能看见几分原来的鸿图华构。祠堂庭下有一处天井,天井之中筑以四方,铺以鹅卵之石,四角置盆景,愈下看,便是整整齐齐砌出的一渠水沟,已遍呈墨色,岁月的积泥从磨损的砖角渗出来,渠壁也已青苔蔓延,竟有几分茂郁之势;愈上看,四檐勾心斗角,又雨水从檐角滴落,不偏不倚地落去渠内,忽而想到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处先贤祠堂之内,有天上活水滋养渠内如清苦学子般的层层青苔。纵然已不是前朝繁华,门前也已是冷落人稀,可这般勤勉奋进的精神依然流传至今,就如那从墨泥里勃勃生长着的青苔,也凭着一腔蛮劲儿竭力往上攀缘。也许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有苦学博发精神,樟树有蓊郁挺拔之姿,就连那墙缝的点点青苔也有奋进的蛮力。
接连的几处古楼亦是如此,青阶高门槛,踏入之后还是天井,只是略小些。阳光透着四围檐角洒进来,阳光里弥漫着些光华,连带着鼻息间阵阵木香,都诉说着它们的悠长历史。左右门牗对衬而建,左右对联朱纸黑字,竟连门扉上的雕花也各有吉祥寓意,实在是精巧极了。正堂几张小桌,老先生端坐正态,一脸威严,是私塾所在,几间封闭小室应是前朝考试用的,白宣,青砚,朱泥一样不少,可惜桌凳上已是满是积灰,今世的人们复原得再好却也是敌不过人走茶凉,就如祠堂前的清冷,时代的变迁带走的有陈习旧俗,但带走的也有这番香火传承,古建里浓厚的霉味也好似轻轻诉说着年代的冷落与凄凉。但好在整个村落还保留着几分古朴,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清风所在之处才是人间乐土。阳光灿烂之下,千年樟树蓊蓊相依,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见证着曾经的繁华,也品味这如今的寂寞无闻,正所谓“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樟树之下,人间烟火代代传,悲喜交加,繁华落尽才是清风所在啊。
踏寻分宜,探索欧阳门第,有书香阵阵,也有墨潭流长。樟树下,福荫绵长,人树依存,见证前朝繁华,也品味人世苍凉。
所谓人间仓皇也许就是如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