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宁夏山区支教时,读了韩松的《火星照耀美国》后顺手写的读书笔记。
——————————————分割线————————————————————————
昨天傍晚停电,有了理由不做正事,也没了条件娱乐耳目。趁天色还没有黑下来,借着窗口的亮光把只余一章的《火星照耀美国》看完了。其实已经丢下很久没看了,上一次长时间地看它也正是上一次停电的时候,那次还点了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阅读一本关于未来科技的书。不过所幸小说情节并不繁杂,很容易便接上了上次的断处,迅速顺利地把这本韩松的名作给看完了。
韩松的书算是很小众的了,但这两天所看的几篇短篇小说,虽然看起来更加大众,却也未见得就比韩松的读者多。而且看了那两篇名为《白草地》和《赤裸的晚餐》的小说后,愈发地感受到《火星照耀美国》后记里所提出的一个问题:韩松的小说也算科幻么?
的确,与一般的科幻小说不同,韩松的描写重点不在于对科技的表现,而在于描写一种特异的环境下人的生存可能的表现,而科技以、未来以及一些奇异的事物,只不过恰好能很方便地提供这样的条件而已。无论是在《火星照耀美国》中,还是韩松的名作《地铁》以及《宇宙墓碑》中,或者我所喜欢的那篇《美女狩猎指南》中,尽管那些对异类世界的描写也能够让人感到震撼和欣赏,但更引人瞩目的,更是小说核心的,还是那些在普通世界中也同样常见的人类的丑恶、美感、欲望,人类在世界中生存的状态。
《火星照耀美国》还有一个副标题:“2066之西行漫记”。这两个标题俨然是出自与斯诺的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对应,一个关于未来,一个记述了历史,而在这两端的交织下,更重要的还是映衬了现实。小说里所写的是一个衰落闭塞的美国,而彼时中国则是世界上的第一强国。与大刘的《西洋》一样,如果真把这当做对当前美国强权的泄愤,以为读者是从这种颠倒的状态中获得虚无的快感,那只能说明这种解读是肤浅的。
大刘的《西洋》,其实主旨在于让我们用一种更为超脱理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上众多大行其道的事物,让我们能够动用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屁股去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合理的。而韩松的《火星照耀美国》,则更明显地没有想用一本虚构作品来唤起某种民族自豪感。在书中,处处常见的对所谓中国的“强大”的刻意表述(大多数通过书中的人物之口),配上书中那个几乎如“乱纪元”一样混乱无序的背景,反而更让人感觉到这种表面强大事物诸多脆弱的可能性,反而更让人觉得危机重重。反倒是混乱衰败不断发生而各种意外的美国,在书中更像是一个拥有光荣历史和广阔未来的国度。
那么,这本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真的用文学分析的语言来阐述,大约也就是世界偶然性、人的异化、人性可能。。。之类之类的。这么做很没意思,就像要从一道好吃的菜中分析提炼出几种味觉因素一样——这道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几种单糖、金属阳离子、挥发性脂肪和变形蛋白质。。。
还是像书上后记里所说的:韩松的小说就是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完全不懂,然而却对阅读时的感觉包括这种不懂有着无穷的回味。小说的主题,就像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