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的正门口有一个小公园,高低不平的小土包上铺了一层松软的天堂草,弯弯曲曲的石子路把这片小绿地分割大小不一的小块块。
顺着石子路往西边出了小公园,走过一小段水泥路,就到了王氏大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大片空地。东边是游乐场,几件常用的公共健身设备靠东南角的边上呈“L”形安放着,中间是滑滑梯,周围铺着松软的地垫。
经过游乐园再往西走是停车场,附近居民的小车都停在这里。靠着场地的南边种了一排常绿树,有香樟、榕树。树底下放着几张石凳,这是附近的老头老太乘凉的地方。
最西边还有一大片空地,是妇女们跳广场舞的场所,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就会响起节奏明快的音乐,女人们像踩着弹簧一样,上下左右步调一致地扭动身姿。
今晚,这里没有见到舞者的身影,她们被请到村委会的大院那边了。工作人员在两棵树之间拉起一条银幕放起了电影。放映机、投影仪和音箱就放在地上,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坐在那里看。
露天电影,在我的记忆里还是小时候才有的事。那时候看电影是一桩盛事,除了走不动的老人,没有人不为之兴奋的。当时没有别的娱乐项目,一月一次的电影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
放映的日子一般选在晴朗的夜晚。从下午起人们就开始忙碌,他们在空地上拉起一方银幕,长长的电线从某户人家拉出来。电影机摆放在银幕对面的桌子上。为了应付偶尔的停电,放映人员还总带着一台汽油发电机。
人们早早从家里搬来椅子、板凳为自己占位置。孩子们在周围追逐打闹,直到电影开始。
放映开始前,放映师需要对机器进行调试,银幕被照出一片空白画面,调皮的孩子会在放映机和银幕之间做出各种手势,让它投影在银幕上去,这当然免不了大人的咒骂和驱赶。
电影正式开始的时候 很少有人大声说话,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银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有人从前面经过会猫着腰,怕挡住别人的视线。
电影散场后,场地上此起彼伏地响起各家呼唤孩子的声音。人们开始陆续离场,各自回家,场地变得寂静。
那时候我们村有九个组,电影从一组开始轮流放映。我们是七组,隔壁是三组和六组。大部分时候每个组放的电影都是一样的。偶尔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时候我们还会去别的组看。
那时候我和弟弟都还小,回来的时候总是父亲和母亲各背一个。我有时候爬在父亲身上睡着了,有时候又会仰起头看天上的月亮在云朵间飞快地奔跑,然后浮想联翩。
路虽不远,却都是山路,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手电筒,大家都是打着自己带来的火把。火把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用竹篾捆的,有用煤油沾旧棉絮的。我们家是用干燥的艾蒿草捆成的,火光不大,但是很耐用,通常到家还没烧完。
后来电视慢慢普及了,露天电影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对于看电影也不再觉得那么新奇了。有条件的去影院,享受科技带来的震撼,普通老百姓在手机上也能对付。
后来也多次去影院看电影,还看过效果逼真的3D电影。可无论怎样,都比不上儿时的记忆。今天再次看到露天电影,勾起了我的对往事的怀念,同时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又不如往日的那种热闹,不觉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