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寨镇中心学校2025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建设“二七教育强区”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两个根本,做到“七个聚力”,以“整体工作争先进 重点工作争一流”的主动作为、精准发力,高质量谱写马寨教育发展新篇章。
二、工作重点
(一)重引领,夯基础,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要推进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以党组织书记为学校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好新一届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二要强化政治建设,加强党员日常政治学习和师生思政课教育,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活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第一议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要持续开展党纪教育,把党纪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自觉对照“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键事项,持续开展“学生餐”问题集中整治,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特别要重视新媒体时代学校网络舆情事件,掌握学校网络舆情的处理策略,学习“领着舆情走”的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教育系统政治安全。
四要找准党建与各部门业务工作结合点,围绕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引导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要不断提高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组织开展好团队主题教育活动;秉承“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的教育理念,着眼关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25年“全国两会”、第九次全国少代会召开等主题,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团结、教育、引领新时代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提升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抓重点,破难点,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新格局。
一要持续巩固“双减”试点成果,统筹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和校外治理水平,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师生教育评价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完善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二要把新教材的使用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学校要将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作为课改重要支点,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吃透课程内容、课标精神,准确理解教材要求,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关注已有经验与新课标、新教材的对接点,在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上下功夫,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三要高质量推进“大科学”教育,要抓住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机遇,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统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信息技术等科学类学科课程的同步发展,破解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做好科技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对标“沃土计划”培育高素质科学素养人才。
四要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鼓励推进学校落实课间10分钟变15分钟,积极打造特色突出、学生喜欢、充满活力的阳光大课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立“人人有选择、人人有兴趣”的体育运动新模式,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现象。
五要积极组织开展镇区艺术和体育赛事等友谊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三)铸师魂,强师能,着力增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铸魂强师,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营造教育家成长良好环境,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来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
二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梯级攀升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开展教师队伍培优行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日常教研、研讨活动中强化学科素养、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推动教师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
三要强化师资配置,优化层次结构。结合每学期统计报表,梳理调查数据,对各学段教师结构状况、生源变化、人员流动、教学实际需要等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好教师任课学科、每周教学工作量等。
四要切实采取措施,有序开展减轻教师负担工作。各校要通过座谈、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综合分析研判教师承压、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教师心理健康压力,做好心理干预,引导教师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和奋斗姿态。
(四)聚合力,强保障,积极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良好态势。
一要建立大安全观意识,坚持“底线+创新”思维,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形成更加规范健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推进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长效化,定期开展全面深入的隐患排查工作,统筹抓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确保完成“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零发生,校园欺凌零事件,消防食品安全零事件,网络宣传零舆情”。
二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不断强化心理健康工作的服务能力,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第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专人专项负责心理健康课、学生个体辅导、心理社团、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策划等。第二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与学生心理成长需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气质类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分组,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要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意识,时刻站在学校及一线教师的立场上做好服务;利用例会、现场指导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后勤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财经政策、法律法规等学习,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对计划撤并学校的资产进行盘点,为学校布局调整做好准备。
四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抓手,听取和反映职工意见,做好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工作;在传统文化节日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增进教职工福祉、促进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