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这和那
7月1日,江湛高铁开通,
粤西三市的阳江、茂名、湛江,
进入了高铁时代
广州到湛江只需3小时
对很多城市来说,坐高铁已是常态
但粤西人盼望高铁的时间
至少也有10年了
广州去武汉、南宁、贵阳,
都不足5小时,
但以前,广州到湛江,行程不下6小时。
"粤西"对珠三角人而言,
最直接的感受是 远
如今,粤西被拉近,
南海以北、广东以西
的那片红土地,
你一旦踏足,
便能感受那种浓烈而复杂的性格。
I
广东拥有336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
而粤西的海岸线为1805公里,
占广东海岸线的一半以上。
曲曲折折的粤西陆地海岸线,不仅长度取胜,而且未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是广东最"野"的一段海岸线。制图@这和那
▼
亚热带、热带的气候,
连绵的沙滩、惊叫的海鸥。
粤西的海洋是怎样的?
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
阳江的海陵岛和茂名的放鸡岛。
位于茂名海域的放鸡岛,是粤西海洋旅游的标志之一,目前岛上尚无公路直接到达。摄影@闹中取静
▼
海陵岛,广东第四大海岛,岛上有人口9.8万人,世代以捕鱼为业。不过如今这个岛正在迎来巨大的变迁。
▼
位于大陆最南端海域的徐闻珊瑚礁区,多彩如《西游记》里的海底"龙宫"。它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也被喻为"海洋里的热带雨林"。
▼
II
海洋是慷慨的,
粤西人靠海吃海,
而靠海吃海的方式有N种。
位于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徐闻角尾乡,村民们引海水灌田,晒干成盐。晒盐业成为当地渔业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产业。摄影@许伟明
▼
徐徐的海风,源源不断,是粤西重要的发电动力。风力发电机,像巨大的风车迎风转动,是粤西很多海岸线段的常见的景色。摄影@许伟明
▼
靠海吃海的最直接方式是吃海鲜。因为海水干净,粤西近海地区也有大量的鱼贝繁衍,海鲜品类丰富。摄影@许伟明
▼
但更难得的是,
粤西的海岸线,
保留着海洋最"野"的一面,
至今还有"赶海"的习俗。
每当大海退潮时,近海的村民就去"赶海",在周期性的滩涂上抓鱼、螃蟹、挖生蚝等,有时是在深夜里"赶海"。摄影@张再漾
▼
III
海洋也并非一直是温柔的模样,
她也有着磅礴的力量,
足以摧毁一切。
粤西人靠海吃海,
就得面临海洋的残酷一面
阳江东平镇的"大澳",世代以打鱼为生。光绪年间,一次强台风袭击,大澳港区船只全部沉没,尸体横陈海岸。当时,无主尸骸被集中掩埋于公墓中,也就是在大澳后山的"万人坟"。摄影@许伟明
▼
粤西的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南宋"南海一号"在阳江海域沉船,2007年后逐步打捞出数量庞大的文物,如今被安置在海陵岛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图片@国家地理中文网
▼
IV
亚热带的气候,
毗邻海洋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粤西特殊的农业景观。
中国有一半的菠萝产自湛江的徐闻县。徐闻菠萝也是一年四季都有采摘,最密集的采摘期是3月底到6月,这期间的菠萝田里浸染了金黄的色彩。摄影@许伟明
▼
炎炎夏日,
正是夏日水果正当其时。
而荔枝、香蕉、龙眼……
最大的产地都是在粤西。
北宋苏东坡当年从惠州被贬海南,途经遂溪南北要塞"三十里官路"时,便慕名走进荔枝村,可惜时节已过。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经过遂溪时正逢荔枝季节,村里的长老赶紧捧出"荔枝王"来招待他。
▼
湛江雷州半岛向南深入南海海域,纬度更低,气温更高。使得这里成为了菠萝、大树菠萝、香蕉、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的天堂。
▼
V
粤西是方言博物馆
雷话、客家话、闽话、粤语彼此交织,
能分出好几个语言文化圈。
就像当地复杂的方言一样,
粤西地区拥有强烈的地方性格。
古时的粤西是俚人的领地,
俚俗彪悍的民风至今还可窥见一二。
粤西一些地区的“年例”风俗中,有爬刀梯、过火海等活动,预示驱除妖魔、祈福迎新。
▼
雷州半岛的石狗崇拜,
茂名地区的冼夫人文化,
是粤西自成一派的独特魅力。
冼夫人,隋唐期间统一岭南,为当时的俚人。她是被忽略的广东版花木兰,历史功绩更胜于花木兰。如今粤西、海南等地民间都有信仰冼夫人的信俗。
▼
石狗是粤西很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粤西很多地方能够见到用玄武岩雕刻的石狗,它们大小与形态不一,丰富多彩。摄影@许伟明
▼
粤西没有珠三角大城市的繁华和时髦,
但在大海和乡野之间生机勃发,
等你熟悉了她的性格,
你会越发觉得她并不遥远。
--- 关注这和那,了解更多人文地理 ---
声明:本文是这和那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 thethis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