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科生,历史其实学得不太好。
大概是一直没入门,不懂历史课本那些事件的重大意义,轻描淡写几个字,牵动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命运。
历史知识的短板让我很在意,于是在电子读书APP里添加了一堆历史书。很多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写起,我每回从盘古看到女娲,黄帝蚩尤夏商周春秋,最多坚持到战国,那堆诸侯名字就让我头昏脑涨了。
盘古之于中国历史,就像abandon之于英语单词。
总之,看了许多个盘古之后,我找到渤海小吏的书。第一本叫做《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很好看,很有趣,很不像传统历史书。
历史大佬们点评这本书“表演性”太强,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宠”它确实取到了,在读书平台上,这本书获得了8.9的高评分。我也不免俗,这高评分的确是最开始吸引我的理由。
真正读后,我第一次对春秋战国那些繁杂的历史有了具象概念。齐楚燕秦赵魏韩,这些历史必考知识点我背得烂熟,但它们不是具象的。齐国的公子小白成长为齐桓公,为什么落得惨死;楚王问鼎到底为什么问;秦国从名不见经传到完成大一统;赵分三家,每家结局相似又不相似;韩国那么小一片地方,挤在秦国跟前,却苟活了好久好久。
这些历史书上说过,又没法好好说。大概中国历史实在太悠久,长河中先人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只浓缩成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感谢渤海小吏,没有以事件或者战争为主线,而是以人为主线,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读完之后,我是真的被中国历史吸引了。原来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有那么多精彩流传下来,可以说塑造了中华文化的骨架也不为过。千金买伯乐马尸骨的故事刊登在国外故事杂志上,最后成了英语阅读理解;荆轲刺秦王若干年前被“暴走漫画”带成了网络热梗;邯郸学步,围魏救赵,唇亡齿寒,纸上谈兵……一大堆的成语都来自这个时期。
那个时候的文人多么肆意!只要口才好会辩论,就有国君愿意接待,愿意真金白银给你投资,想必那个时候是没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吧?也没有“文科无用论”的言论吧?
真是精神文明的巅峰啊。
总而言之,感谢这本入门历史书,我继续读了下去。目前已经读完春秋战国和蜀汉,正在进行两汉时期了。
期待可以以此为起点,领略中国历史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