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周围,有多少人被囚困在遥远的理想与世俗的实利主义之间?
年轻的时候往往鄙夷世俗,有一股豪气,不需要在乎世人的眼光。可是越往年龄深处,看到周围同龄人开始高官厚禄、叱咤商海,往往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出息?
用“出息”来衡量自己本身,就充满了入世与出世的拷问意味。
当今主流社会物质至上,在房价物价压力横扫一切的大都市,很多年轻人完全被房子车子票子绑架,青春奋斗的全部意义是在大城市立足,在一个个密密麻麻的职场上挣得一席之地,跻身中产,职位晋升,位高权重,体面荣耀。
再要求多一点的,希望家庭成员品质上乘,男人希望妻子美丽优雅,女人希望丈夫帅气多金。所有的标准,都是让一切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彰显自己是社会成功人士,风光无限。
这就是现成的大多数人汲汲营营追求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标准,是现成的,有参照标本、有衡量尺寸的,看得见摸得着,很得体很正规,符合大众期待。
多少人因此变成木头人,精于迎合世俗,以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正常人。
紧接着问题是,你要做个正常的人,你想拥有正常人的幸福,文明社会早已给你设定了各种框框条条,谈吐得体,幽默风趣,什么时候该结婚生孩,什么时候应该买房买车,什么时候应该晋升职务,什么时候应该拥有多少存款……各种标准明晰而可复制,你都应该乖乖照做。
你甚至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把有限的生命消耗在没完没了的应酬上。
至于你内心喜欢什么工作,你结婚的人是不是一生所爱,你过的生活是不是契合自己的品味,你的日子是不是安宁幸福,那些都无足轻重。
归根到底,你得与现状妥协、跟周围所有人显得融洽。
去他妈的梦想,滚蛋吧真爱!
如果对此有过多琢磨过多怀疑,就是你幼稚不成熟。
在我没实现温饱的时候也曾努力追求物质富足,但过了三年类似的主流价值观刻磨出来的生活后,开始关注心灵的归属感。
开始追问,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份内心安宁,是可以追寻自己的兴趣,可以随意读书写作,是不需要再迎合单位那几个无关紧要的人的狗屁眼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提出类似的梦想与世俗的相残相杀问题。网上有篇读后感说得很好,“当我们拥有一个温暖但规则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腻味,就象对甜蜜的食物。从而想追求些放任、改变的东西,没有规则框框的东西,让心性放任表达的东西。”
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爱情的珍重一样要命。一旦感觉到束缚,就不可遏制地想要挣脱。这几乎是所有迷信自由的人的宿命般本能。所以接下来的路是,追随自己的心声,做有趣的事,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不懈地尝试写作,不一定能达到什么成果,但那是追寻灵魂的步伐。
这一生你可以一事无成,但请不要放弃追寻梦想,执着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