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活就会轻松吗
现在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工作累到像狗。这个时候,会不会在心里升起这样一个念头:我要是生活在古代的话,就不会这么累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了。看陶渊明不就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
如果读陶渊明写的诗比较多的话,或是听过戴建业教授的讲座,就知道陶渊明还有另一首诗是这样开头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是他种豆的成绩。是他太懒不会种豆吗?
不,陶公很勤劳。在接下来的诗句里这样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到地里松土,直到月亮升起才扛着锄头回家,辛勤耕种的影子好像就在眼前。
又有人说,陶渊明是个文人,原来是在做官,现在让他种地肯定是不会了。韦应物描写的农民这样耕种:“丁壮俱在野,田圃亦就理。”是说强壮的青年都到田里去干活了,女人和孩子们留在家里,把门口的菜园也收拾好了,准备种菜。
就是这样勤劳的一家人,过的日子依然是“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家里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却还有做不完的劳役。
可能会有人说,只有农民才会过这样的日子。宋朝的一句话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哪怕清廉的知府做上几年官,也会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其实哪里有那么好挣的银子?《诗经·国风·召南·小星》里这样描写:“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星星还三三五五地在东方闪着光亮的时候,就在急急忙忙地赶路,从早到晚都在忙公事。这是命啊!
看这古代公务员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天还黑着就在为公事在路上奔波,忙到让人怀疑人生。甚至在雷声轰隆隆地在南山响着,大雨即将落下的时候,也不敢在家休息还要离开家。这就是“殷其雷,在南山之侧。违斯违斯,莫敢遑息。”
古时文人即使做了官,日子也不见得好过。像欧阳修、苏轼等,哪个不是才华横溢、作品冠绝古今?结果却是被贬、被流放到荒蛮之地。特别是苏轼,辗转奔波各地,最后病死于返京途中。
无论哪个时代,若是凭空想着只是看花饮酒吟风弄月就能过日子,从古到今有谁能过这样的日子?恐怕除了李白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之外,再难寻一人吧。不过,李白六十岁以后的日子过得很是潦倒,不得已投靠了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可见,无论是哪个行业,在哪个时代,生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