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不会思考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会抱着拒绝的态度,谁还不会思考呢?
包括以前自己也会都认为,有些事情之所以不知道,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有时候甚至会用“我只是不会表达”去搪塞一些问题。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早早边对自己贴了标签“我这人就擅长干活,不擅长说也不擅长写,我不表现自己”。
确实,表达能力有高低,有时候不需要语言多么华丽多么文采斐然,只需要简单、明确就好。但连这个许多人也做不到。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觉,由于积累了该领域大量的经验、技巧和熟悉程度的提升,不需要去深入的分析就自然产生正确的行动和判断。开车的老手在正常路况下,凭直觉就可以很顺利的行驶,下棋的高手根据棋盘的情况自然的下出妙招都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分析推理,由于问题复杂程度较高而重复度很低,很难直接套用成熟的方法和技能,必须在规则指导下进行按部就班的分析与逻辑推理。面对陌生事物和问题的时候都需要认真分析、严格推理,新手考驾照。
停车的时候脑袋里不断默念驾校学习的要领就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无法简单、明确表达的背后是对所表达对象掌握不够深入,欠缺了深度思考、没有进一步总结、提炼,本质上是还没有真正掌握。而没有真正掌握的原因,是人类大部分时候都逃避“推理”,是思维上的懒癌!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状
你就要注意了:
1、没有好奇心
抱着无所谓、随便的态度,对很多事情没有很感兴趣,就会缺乏好奇心,缺乏想去思考的想法,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
2、不敢有想法
很多孩子不愿意在课上发言,不是不会,而是不敢,怕出错被嘲笑,所以只能跟大流。这样会限制去主动思考,复制粘贴别人的想法,避免出错,久而久之,自己就变成了机器人,成了一个没有观点的人。
3、说话不经大脑
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特别是性格外向,争强好胜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他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脑中理顺后再回答,他们只是蹦着思考,凭自己的感觉来思考,想到一点就想说。
这些症状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因为长期缺乏主动思考,就不大容易深入思考,甚至连基本的思考都不可能。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跟不上老师课堂节奏。
比如,别人思考几秒钟就清楚的题目,他可能需要思考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进入思考的状态”。
一般的老师怎会给他这么长的思考时间?
更可怕的是,由于经常的思考的慢,他就会认为自己很笨,有时就放弃学习了。
如何帮助孩子思考呢?
1.引导孩子:一步一步想。
孩子对很多事没有好奇心,家长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有时候问问题,会比我们给孩子讲题、说思路,有效得多。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引导他们一步一步按顺序、清晰地表达,有序表达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孩子缜密思考。
2.提醒孩子:说过程更重要。
孩子不愿意表述过程害怕出错(因为还未理顺好),这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孩子先说清楚你的思考过程,再说答案。之所以说过程比结果重要,那是因为有的孩子的答案只是凭直觉得到的,他并没有深入思考。
3.告诉孩子:想好了再说!
孩子说话不经大脑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我知道你已经有答案了,但是我想听你流利的表达,请你把整个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自己默默在想一遍后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