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我曾做过一个性格测试。结果显示,我的“内向程度”是100%。虽然测试的结果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也能反映出,我确实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在这之前,我大概知道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在周围环境的一个影响下,我下意识地觉得内向不太好。
我问过很多人,在他们眼中,内向就代表了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不太合群,比较冷漠。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试图去掩盖自己“内向”的性格,想让自己看起来外向一些。但凡有社交活动,我一次都不敢落下,生怕让人觉得自己不够合群,太内向。
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晚上快到门禁的时候才能回到宿舍。这一个又一个所谓的社交活动,占据了我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原本的正常生活。
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感到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晚上回到宿舍,躺在自己的床上,然后拉上床帘的那一刻。
对于我来说,只有在那一刻里我才是我自己——是一个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在别人面前去强颜欢笑、不需要去说自己不想说的话,不需要去做不喜欢的事情的自己。
(二)
我曾经跟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她们大多数跟我一样,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和独处。
其中一个朋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她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可是我常常被误以为是一个外向的人。”
听到她那样说的时候,我鼻子一酸。我能够想象得到,她也跟我一样,经常会给自己戴上一个叫做“外向”的面具。戴上面具的她,在外人面前热情友好,活泼开朗,在重要的场合表现也落落大方。
可是没人知道,在这具面具的底下,是她无数次与内心的对抗,是她无数次摘下面具后的茫然。
突然想起一句话,“有多少人,外在是战士,内在是孤儿。”
可是,内向就真的不好吗?
(三)
后来我去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荣格在1921年的时候提出了内向和外向这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他指出,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就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安静和独处。
那一刻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别人参加完聚会还能活力满满,而我每次参加完一些聚会,都感觉自己像被掏空一般。原来别人参加社交活动是充电,而对内向的人来说,参加社交活动是在消耗电量,而只有独处的时光,才能重新给自己蓄满能量。
这个发现让我觉得又悲又喜。悲的是,原来我之前的时光都是在与自己的天性相对抗,白白浪费了很多大好的时光;喜的是,我终于为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从那以后,我开始回归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要不是我感兴趣的社交活动,我都一概拒绝了。剩下的时间里,我只做一件事——与自己独处。
(四)
不知在哪看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可以过得很快乐,那么两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都过得不快乐,那么两个人的时候状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深以为然。
独处是一门学问,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似乎就是一门不需要如何学习,就可以轻易掌握的学问。
幸运的是,毕业以后,我多了很多独处的时间。每天晚上下班后,我会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煮饭,炒菜。饭菜都准备好以后,我会打开微信读书,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每当我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时候,我丝毫不觉得孤独,反而觉得内心世界很富足。
吃完饭以后,我会收拾一下碗筷,然后靠着墙站一会消消食。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就开始跟着keep做运动。运动完休息一下,然后是洗澡,洗衣服。一切忙完以后,我会继续看会书,写点日记和手账。睡前我会打开音乐软件的定时播放功能(一边是定时40分钟后关闭),然后边听着音乐边入睡。
这是我很平常的一个晚上,也是我非常喜欢和享受的状态。
这段时间我虽然没有更新文章,但是我一直都没有停止记录,没有停止阅读,更没有停止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内向的人,嘴上无言,心里有光。”想对所有内向的人说一句:哪怕你无法活成别人眼中的风景,你也可以活成你自己心里的光芒万丈。
内向的人,心里自有一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