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拖延症”算是伴随我大学生活的老顽固了。不像在高中时,每天都在为考上心仪大学而努力,不太会出现做事拖延的情况。而大学生活相比之下会轻松很多,学习任务也没高中那么紧张,因而有了拖延症。拖延症在我身上则具体表现为:
①总想着先玩再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总是拖延到最迟期限完成。(显性拖延)
②在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偷偷摸手机,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完成作业的效率。(显性拖延)
③在完成作业时,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去翻阅书本,甚至是每做一题都要翻一次书,作业效率低。(隐形拖延)
总而言之,产生拖延症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缺乏一些原则。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就当下的学习生活而言,我难以找出拖延症产生的原因。但是,回想自己高中时期为何能够做到不拖延,我明白了:我缺乏了动机(鸡血)。高中时,因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大目标——考上心仪大学,所以做什么事都很有动力。
因此到了大学,我所需要形成的原则便是:常给自己确立小目标。其次,每完成一个目标时,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让自己有持续性的动力。首先目标要能做得到,难度不能过大;其次奖励要合理,如奖励自己一顿美食,像玩游戏这样的奖励则可能导致自己停不下来,使拖延扩大化;另外,有奖就要有罚,例如适当提升下一次目标完成的工作量。设立目标是内部动力,而奖励制度则是外部的推力。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3月29日晚自习,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当天完成当天数学课所学内容对应的作业,若完成,则在下课后奖励自己一杯奶茶。换成之前,我会拖到下一次上课前去完成,之间会相差2天或4天。显然,有了目标后,我能静下心来去完成作业,不再想着拖到下次课前。由此可见,每天都给自己设立一些必须完成的小目标,能够让自己有动力,让拖延难以产生。另外,完成目标的奖励制度也让自己的目标有持续的动机去完成。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经过一系列检验,原则显然是有效的。对于目标的制定,我还想在每次制定时列一张目标清单。因为当你完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将其划去,同时马上能看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让自己继续动起来。原则的检验时间仍旧是平时的每一次晚自习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