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掌控习惯》(美)詹姆斯·克利尔著;迩东晨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7
这个版本,从开始阅读这本书,我的潜在缘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挺差劲的,想要寻求改变,然后因为自己也喜欢阅读,所以并不排斥使用阅读这个方法来寻找自我改变的办法,仔细想了想自己的过去,还有尚未知些许担忧甚至恐惧的未来,我承认自己对未来并不自信。这一切是我想要通过阅读来寻找改变自己的方式和办法的由来,凡事都有因果,在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我阅读者也跟着进行思考和行动,老实讲,我过去读的书也不算少,但目前的生活现状并不让我感到满意,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的改变是源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
在读到第二章时,我看到:“更确切地说,你的习惯是体现你身份的方式。如果你每天都铺床,你体现着一个有条理的人的身份。如果你每天都写作,你体现着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身份。如果你每天都要训练,你体现着运动员的身份。
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是得以强化。”
这句话触动到了我,写作代表着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于是这一刻,我想,我是想要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于是我打开了这个平台,开始打算日更写作,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当然了也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后复盘使用。
每天都做计划的重要性,表明自己每天都有在认真的生活着,无需向他人证明,而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一分交代,这一天是在塑造自己,还是在摧毁自己。
苏格拉底说过,你所做的一切,成就了你,也摧毁了你。
我最近在想,这么多年来我是否有坚持做的事,除了吃饭睡觉,虽然也在坚持的阅读,看书,但是感觉总有种好像没有更好的吸收的感觉,于是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点问题呢,
我开始承认自己的弱小和无知,因为这样我才能更加的实在的面对现实的问题,只有真正的面对了,坦然的接受了,或许才能够真正的改变。我想要塑造自己,我意识到想要成功,需要成为优秀的人,而成为优秀的人,则需要良好的习惯,于是我开始寻找习惯的原理,去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我今天阅读做的笔记:
1.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定期实施的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执行的。
2.只要你愿意坚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复合成显著的结果。我们都要应对挫败,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生活品质往往取决于我们保持的习惯的质量。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享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只要养成了更好的习惯,则凡事皆有可能。
3.我取得进步的唯一途径——我唯一的选择——是从小做起。
4.纳瓦尔·拉维康特(Naval Ravikant)曾说过:“要想写出一本伟大的书,你必须首先成为这本书。
5.有关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以及从这些步骤中演化出来的行为转变四大定律。
6.科学家意识到,如果你提供恰如其分的奖励或惩罚,你就可以让人们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
7.基本理念就是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
8.为什么小习惯会带来大变化
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我们常常说服自己,大规模的成功需要大规模的行动。无论是减肥、创业、写书、赢得冠军,还是实现任何其他目标,我们都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努力做出一些人人都会谈论的惊天动地的改进。
与此同时,改进1%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有时甚至不引人注目——但它可能更有意义,特别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小小的改进就能带来惊人的不同。计算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一年内每天都能进步1%,到你完成时,你将会进步37倍。 相反,如果一年中你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你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一场小小的胜利或一次小小的挫折会积累成更多的东西。
9.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但总是迟迟不见期待中的效果,于是我们失去了改进的动力,退回到之前惯常的做法。
10.你的日常习惯稍有改变,你的人生道路就会通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终点。在你做出1%向好或1%向差的选择时,在那个时点来说它并不起眼,但纵观你由无数个时点构成的整个人生的过程时,你的那些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和你可能是谁之间的不同。成功是日常习惯累积的产物,而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结果。
11.也就是说,你此时此刻是成就辉煌还是一事无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当前的习惯是否让你走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你应该更关心你在当下前行的轨迹,而不是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12.你得到的结果是衡量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净资产是衡量你财务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体重是衡量你饮食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的知识是衡量你学习习惯的滞后指标。你生活环境的杂乱是衡量你整理内务习惯的滞后指标。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行成习的结果。
13.如果你想预测人生的终点,你只需要描画出由些微损益联成的曲线,从中看出你的日常选择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里,会有怎样的复合影响。你每月的支出低于你的收入吗?你每周都去健身房吗?你每天都在看书并学习新事物吗?正是像这样的小拼搏定义着你未来的自我。
14.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扩大。无论你朝哪个方向努力,它都会予以增益。好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盟友,坏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敌人。
你的习惯可能导致正或负复利
15.习惯是把双刃剑。坏习惯令你江河日下,好习惯使你天天向上,两种进程都能轻而易举地发生,因此充分理解其中的细节至关重要。你需要知道习惯是怎样起作用的,以及如何根据你的喜好设计它们,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习惯的影响。
16.
17.什么是真正的进步
18.突破时刻的出现通常是此前一系列行动的结果,这些行动积聚了引发重大变革所需的潜能。这种模式随处可见。癌细胞增生期间80%的时间里都检测不到,随后在几个月之内便接管了身体控制权。竹子在生长的头五年几乎看不到,因为它在六周内向上猛蹿90英尺之前一直在地下建立四处蔓延的根系。
类似地,你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直到某一天,你突破了临界点,跨入新境界。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区。你期望日新月异,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让你感到沮丧的是,在最初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你觉得一切都是在白费功夫。这是任何复利进程的共同特征: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
这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
19.人们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看到任何效果,于是决定放弃。你会想:“我每天跑步,都坚持一个月了,可为什么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变化?”一旦这种想法占了上风,你会轻而易举地抛弃好习惯。关键问题是,要想实现有意义的改变,新养成的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并无明显变化的平台期——我称之为潜能蓄积期。
20.如果你觉得自己培养好习惯或改掉坏习惯的过程很吃力,这并不是因为你失去了自我提高的能力。这通常是因为你还没有度过潜能蓄积期。
21.当你最终突破潜能蓄积期之际,人们会称之为一夜之间的成功。外部世界只看到最具戏剧性的薄发一瞬间,而无视之前厚积的漫长过程。但是你要知道,正是你很久以前下的那些功夫——当时你似乎看不到任何进展——才使得今天的飞跃成为可能。
22.这相当于地质压力在人身上的体现。两大构造板块可以相互挤压、摩擦数百万年,由此形成的张力一直在缓缓积聚。然后,突然有一天,它们以无数年以来相同的方式再次互相摩擦,只是这次产生的张力太大了,紧接着地震爆发了。谁都不知道潜在的演变会持续多少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总有一天积聚的动能会突然爆发。
23.每当我感到无能为力时,我就会去看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100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然而,在他凿到第101次时,那块石头裂成了两半。我知道这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24.我们经常期望进步是线性的。至少,我们希望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做出努力后,结果的显现往往滞后。或许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我们才意识到以前工作的真正价值。这可能会导致“失望谷地”的出现,也就是人们在投入数周或数月的辛勤工作后,却没有任何看得见的效果,于是会深感沮丧。然而,功夫并没有白费,它只是蓄积起来了。直到很久以后,以前努力的全部价值才会显露出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颗习惯的种子都来自单一的、微小的决定。
25.究竟是什么决定着我们是否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使我们想要培养的某种习惯安然度过潜能蓄积期,直至突破成为我们固有的习惯呢?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沾染恶习,同时让另一些人享受到好习惯带来的复利效果呢?
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
26.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想要的东西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比如保持更好的身材、建立成功的企业、身心放松、消除烦恼、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等等,而实现这些愿望的最佳方式是设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27.每个习惯都是有待实现的目标。
28.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29.争取每天都有进步是你走向成功的唯一方法。
30.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结果,那就别再紧盯着目标不放,而要把精力集中到你的体系建设上。这是什么意思?目标完全无用吗?当然不是。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但体系会促进你的进步。假如你为目标绞尽脑汁,却对体系设计关注不足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31.目标一直存在。只有在他们实施了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改进体系之后,他们才取得了不同寻常的结果。
32.你重蹈覆辙的根本原因是,你从未改变导致这种状况一再发生的体系。你所做的一切只是治标不治本。
33.我们本以为需要改变我们的结果,其实结果并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导致这些结果的体系。假如你只是围绕着结果动脑筋想办法,你只能取得一时的改进。为了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效,你需要解决体系层面上的问题。修正输入端,输出端就会自行修正。
34.当你爱上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不必等待容许自己享受快乐的那一刻的到来。只要你创建的体系在正常运行,你就会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另外,一个体系取得成功的方式有多种,而不仅仅是你最初想象的那一种。
35.长远的思维方式不会拘泥于具体的目标。这不是为了取得任何单一的成就,而是一个精益求精、日趋进步的循环过程。归根结底,你对这个过程锲而不舍的坚持决定着你的进步。
36.如果你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问题的根源不是你,而是你的体系。坏习惯循环往复,不是因为你不想改变,而是因为你用来改变的体系存在问题。你要做的是,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关注整个体系,而非单一目标
37.正如原子是分子的组成部分一样,人的言行举止的显著特征也是由无数微习惯聚合而成。
38.在你越过临界点之前,细微的变化似乎没起任何作用。这是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的重大突破迟迟不到,考验着你的耐心。
39.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结果,那就别再设定目标,转而全力关注你的体系。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
40.改进日常习惯会左右人生发展的轨迹,其影响力之大超过了几乎所有的事情。
41.改变习惯之举颇具挑战性,原因有两个:(1)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2)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42.每个行动体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无论我们讨论的是个人、组织还是社会,都存在类似的模式。体系是由一整套信念和假设塑造的,它就是隐藏在习惯背后的身份。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43.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
44.内在激励的终极形式是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说我是想要这样的那种人是一回事,而说我本身就是这种人则是另外一回事。你越是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你就越有动力保持与之相关的习惯。
45.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你可能会出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一种习惯,但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46.如果你不改变行为背后的信念,那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改善只是暂时的,除非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
47.研究表明,一旦一个人完全认同自己身份的某个特定方面,他们就更有可能如此这般地行事。
48.类似地,将健身融入自己身份的人不需要说服自己去定期锻炼。这事做起来很容易。毕竟,当你的行为和身份完全一致时,你所追求的不再是行为上的改变。你的一举一动无非体现着你自以为从属的那类人该有的举动。
49.一旦你接纳了一个身份,你对它的忠诚很容易影响到你改变的能力。许多人走过一生,不思不想,只是盲目地遵循与他们身份相关的规范。
50.某种想法或行为与你的身份贴合得越紧密,就越难改变它。追随你的文化族群(群体认同)或者维护你的自我形象(个人认同)会让你感觉心安理得,哪怕那是错误的。在任何层面——个人、团队、社会——积极变革的最大障碍是身份冲突。理智上,你当然认为应该培养良好习惯,可当它们与你的身份冲突时,你将无法付诸行动。
在任何一天,你都可能因为太忙、太累或无数个其他理由而打乱你的习惯。然而,从长远来看,你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碍着你。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太执着于一个版本的身份的原因。进步要求你吐故纳新。成为你自己的最佳版本需要你不断地修饰你的信仰,提升和扩展你的身份。
51.你的身份来自你的习惯。你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信念。每个信念,包括有关你自己的信念,都是通过后天习得并由经验磨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