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今天感觉压力好大,首先在时间上有点紧迫,最重要的是今天听课感觉有点困难,感觉听不懂,听了两遍,还是不是那么有把握听懂了。
第4课作业: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行为窗口
懵懵懂懂,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什么是行为窗口啊,好像说不出来。
2、找出你生活中的三件事,用行为窗口划分一下,看看是谁在问题区,看看这个问题区随着事情的进展是怎样变化的?
A 事件,儿子要看电视,请我帮忙打开。通常这时我在做饭。如果老公没回来,我会说,“你先自己玩儿会儿,等爸爸回来再看。”这时儿子处在问题区,那我呢?无问题区吗?通常儿子一问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抵触他看电视的,所以他在问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丝烦躁和抵触的,那应该我也在问题区。
老公回来,儿子请求老公帮忙开电视,老公同意,他们两人都在无问题区,与我无关;老公不同意,儿子在问题区;儿子跑来缠我,我同意,我们两个在无问题区;我不同意,儿子在问题区,我在无问题区;儿子继续缠我,我心烦气躁,我们两个都在问题区;这时老公处于无问题区,如果我跑去埋怨老公不管孩子等等大吵一架,我和老公都在问题区。
B事件,儿子不小心手指受伤了,来找我哭诉,我问他在哪儿碰的呀,帮他贴创可贴,儿子在问题区,我在无问题区。老公看到后,问儿子在哪儿碰的?儿子答不出来,老公越见儿子答不上来越羞急,开始推搡儿子,儿子开始哭。这时他们两个处于问题区,我处于无问题区。但是我看不得老公粗暴对待儿子的方式,看不得儿子伤心无助的哭泣,想要帮助儿子制止老公的做法,这时我处于问题区。再往下不知道怎么分析了。
C事件,我和老公带孩子去逛商场,起初,儿子和老公陪着我一起逛衣服,我们都处在无问题区。过了一会儿儿子不耐烦了,来央求我看手机或者想买零食玩具或者回家,儿子处在问题区。我同意,则我们在无问题区;我不同意,儿子又纠缠我,我心烦气躁,我们都处于问题区。老公则处于无问题区。如果老公看不下儿子那样儿,也心烦气躁,老公也处于问题区,老公干涉儿子,他们两个处于问题区。我处于无问题区。如果我看不下去他们两个的方式,介入,我介入儿子,老公处于无问题区,我和儿子处于问题区,我介入老公,比如埋怨老公不好好哄着孩子让我看衣服,则我和老公处于问题区。哎呀,感觉好乱,不知道分析的对不对。
3、本次课中最让你有感触的部分是什么?
感触不是特别深,因为感觉似懂非懂。就是问题区吧,老师的话,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情绪谁负责。只是感觉自己对问题区的划分还不是那么清楚。
4、有实践:描述具体运用事件案件描述,如:你听完课,对孩子做了哪些改变,往常是怎样的,以后打算怎样(这是成长的关键点)
继续学习问题区,明白后就遵循老师的话,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情绪谁负责。感觉自己以前是乱的,界限不清,瞎负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