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已故作家陈忠实先生,在长篇小说《白鹿原》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白嘉轩接连死了五房女人,不想再娶,母亲白赵氏说:“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
想想中国女人真是不容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婚姻像一道枷锁牢牢地套在中国女人的脖子上。幸好大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了,女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从对婚姻的人身依附转变为自由选择。
01
不结婚又怎样,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的同事Z,82年的,父亲是我们那儿的著名画家,家底丰厚,她自己是丰胸、长腿、巴掌脸,能力强、有手段,住的是高档小区100多平的房子,开的是捷豹,条件不可谓不优渥,可偏偏至今未婚。
围绕她的诸多闲言碎语中,最“动听”的要数“一个女人再漂亮、再优秀、再有钱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没男人要”。
我有一次和她说起这些不着四六的言论,她哈哈大笑,自黑道:“看来,我是超市里那颗滞销的进口柳橙啊,还不如国产丑八怪畅销。”
看她云淡风轻的样子,我进一步试探:“难道你就一点困扰也没有?”
“说没有是假的!”她说,“但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入睡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我自己的,我一定要变得更优秀,优秀到不给某个男人施舍我婚姻的程度,优秀到不需通过婚姻来实现自我增值的程度。”
我点头如捣蒜。
没错,越优秀的女人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就像徐静蕾、俞飞鸿,不是没人要,只不过她们的选择更自由而已。不结婚又怎样,我的人生我做主!
在中国,婚往往是结给别人看的,但人生的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当你足够优秀时,就能将选择权凌驾于世俗观念之上。
02
如果婚姻意味着放弃自我,那我宁可孤独终老。
如果婚姻意味着放弃自我,那我宁可孤独终老。
我的表姐,和Z正好相反,典型的婚姻狗。在她眼中只有丈夫和孩子,压根没有自我,她前半生的全部人生价值就是扫、买、洗、煮、炊。自从结了婚,就再无个人社交。
直到小三上门挑衅,她才知道丈夫出轨。那时候,她整天以泪洗面,比祥林嫂还祥林嫂。我们都劝她离,她却犹豫不决,给出的理由又好气又好笑:一怕影响孩子,二怕离婚女人更没人要,三是辛辛苦苦耕了那么多年的地,要拱手让人不甘心。
我劝她:“婚姻的失败从丧失自我开始,人生的转折从走出失败的婚姻开始。你看,离婚后的梅根成了王妃,离婚带俩娃的王菲有谢霆锋接盘。”
“那都是特例。”她还是下不了决心,就这么拖了几个月,忽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离婚了。
我问她怎么突然想通了。她说,有一天照镜子,被镜子里人不人鬼不鬼的自己吓到了。然后恍惚看到前夫和小三在镜子里嘲笑自己,她气得把镜子砸了,割破了手,痛得钻心,也把她痛醒了。
离婚后,她用分到的财产开了个彩绘培训班,重拾画笔开拓人生。
现在的她每天穿着棉麻,忙忙碌碌,既要顾着培训班招生管理又要照顾孩子生活学习,生活依然艰辛,常常累到崩溃,但精气神里都透着向上的光辉。
我问她,一个人这么辛苦,有没有后悔过。她说:“我只后悔没早点离婚,现在是身累,以前是心累,如果婚姻意味着放弃自我,那我宁可选择孤独终老。”
我会心一笑,是啊,放弃的是小小自我,让步的却是整个人生。
我也始终相信,孤独是另一个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试着理解孤独,接纳孤独,比死抱着婚姻来得有意义!
03
婚姻是一场考验女人智慧、耐心、体能的超长马拉松。
男权社会,男人需要将他的姓氏、基因、财富传承下去,所以在汉语中,男人结婚叫“娶”,是主动行为,女人结婚叫“嫁”,是被动行为。婚姻对女人注定是场考验。
男人结婚后,生活方式基本没有变化,但女人结婚后就不一样了。
就说我自己吧,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在老公的鼾声中为儿子准备营养早餐,送儿子上完学后急急忙忙去上班,忍受着体制内苛刻到非人性的规章制度,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班回家想倒头就睡,却不得不强撑精神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做运动、练钢琴,帮他洗漱完毕再陪读半小时课外书。平时还要做一些家务。
虽然老公主动承担了买菜、烧饭、接孩子放学的工作,妈妈也偶尔会来帮忙,但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将我折磨得精疲力尽,几乎没有块状的学习时间,我的写作梦想只能压缩在碎片时间里。
我想大部分女人的婚姻状态和我是一样的,能做甩手掌柜的女人毕竟是少数,且终究是不负责任的。
像Z一样选择不结婚或像表姐一样选择离婚都需要勇气,但像我这样选择结婚更需要勇气。
因为婚姻不是浪漫的海誓山盟,而是一场考验女人智慧、耐心、体能的超长马拉松。我当然希望这场马拉松的尽头是暮色四合,携手共看落日余晖,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尽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面对婚姻这道不定项选择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还想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结婚,不要因为孤独而结婚,不要为了走捷径而结婚。
与君成悦写作课/齐帆齐自媒体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