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家风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性格,比如内向、外向、暴力等等。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就会形成独有的性格特点,从事着与其性格相匹配的工作,交着性情相投的朋友。我们经常会提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某种程度上看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性格的缩影。父母在孩子素质教育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看爸爸随地吐痰,小孩儿会觉得这样做没错;看妈妈对服务员白眼,小孩儿会觉得这是对的。电影院 、火车上和餐厅里我们见过太多熊孩子和不会“教”的爸妈,可生活中也不乏很多会“教”的父母:
朋友曾经讲诉了关于孩子的一件趣事:朋友的车限行,坐地铁去接孩子。接到孩子进了地铁,由于是终点站大部分人都会有座位。朋友和孩子一人一个座位,就在停靠站上来一对老夫妻。朋友直接让座并给自己的孩子说:你是个小男子汉,可以给爷爷让个座吗?小家伙答应的很爽快,对妈妈说:你个女孩都让做了,男子汉更应该让。
没有生来就懂礼仪的宝贝,也没有天生就是熊孩子。父母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现如今很多家庭注重孩子的教育,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其实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养。就是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一个氛围,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体会素质和教养。
有一次周末我去电影院,旁边是一对夫妻带着孩子。电影刚开始那位男士的电话响了,然后接电话,声音盖过了电影的声音。在黑暗中我清晰的看到许多前排的观众频频回头,坐在一旁的我都能感到羞愧。电话接完后,安静几分钟之后。孩子闹着要玩手机,妈妈说:电影院不可以玩手机,孩子说:爸爸刚才还在用手机,为什么我不能玩?妈妈的回答让我大惊:爸爸是大人啊,小孩子不能玩手机。三句对话孩子的教养,父母的修养展现的淋淋尽致。父亲没有做一个好的榜样这点毋庸置疑,母亲的回答让孩子今后的人生怎么办?解读来看:大人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生活,等到孩子成年之后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遭遇。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个好的家教,那么社会会帮你好好教育他。
生活中太多人,打着“我说话直,你别介意”的旗号,拿别人的痛处开玩笑,当众揭别人的短。你要不高兴,他还觉得是你开不起玩笑。在成长中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缺陷,可能是自身天生缺陷,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意外。这些都会给外在的身体造成“与众不同”的符号,而这些符号成了一个标签。腿脚不方便的叫瘸子、眼睛一只意外致盲叫独眼龙、脱发叫地中海、天花落下的叫麻子(脸上坑坑洼洼)、身高发育不好叫武大郎、地包天的叫月亮等等。当我写下这些“称谓”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一丝羞愧,或者已经有了对号入座的人。亲!这样很没有教养!首先那是一个人,同样生而为人——尊重他人是最起码的教养。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经过大脑,更不会分不清轻重,把“耿直”变成伤人的利器。没教养可不是真性情。
教养不只体现在对外界的人事物,对于家庭的成员也要保有教养。有句话说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因为对家人发脾气最安全,获得原谅的成本最小。对家人发脾气,然后得到谅解,自私地把最坏的一面丢给家人。所谓的好脾气和坏脾气指的是一个人教养,而有一种教养是装的很有教养。在外情商高、地位高、为人谦和友善,对家里人尖酸刻薄、挑刺侮辱,这是伪教养。
饭局上的表现是一个人教养的根本,在餐桌上用餐则是一个人教养的缩影。有一次几个不太熟悉的朋友聚到一起谈事情,叫了一桌子菜。大家动筷子的时候,之间转桌一直在转。其中一位“朋友”熟练的把每一个菜夹到自己碗里,并喃喃自语说:这个健康、这个好吃。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碗汤,拿着汤勺直接进入汤盆,如此反复多次。好像没有过瘾,用筷子将沉在盆底“好吃的”迅速捞起,白色的餐布上留下一条条食物“走过的路径”。
在外应对饭局这种社交活动应
——民以食为天,食以诚为先。
电影院图书馆手机静音;
下雨天开车路过水坑减速慢行;
打喷嚏的时候用手捂住,不对准任何人;
别人输密码眼睛转向其他位置;
夹菜用公筷喝汤用公勺;
吃饭不吧唧嘴;
红包抢了也要发;
发朋友圈之前请回复未读的信息;
不在评论区”黑“朋友......
教养藏于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论莫谈他人非”,教养更是对自我的约束。
如果还不知道什么叫教养,那就是:与人方便,便是最好的教养。
教养是个好东西,愿你我多少都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