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恒
‖ 2017坚持简书日更 第150篇
‖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1、昨天听了一个培训写作的大咖说了一句话:写作一定要有目的。
也就是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写作?
是为了提升自己?还是自嗨式地就去做一些生活纪录?还是为了赚到钱?
显然,这种询问够劲爆,也足够戳中普通大众的泪点。
谁他么不想多赚钱啊?
因此,他又有此推出了一个结论:你的文章没有阅读量,你还写这文章干什么?你的文章没有给别人提供价值,你浪费这时间拿来写作干嘛?还不如拿去看一部电影。比如《蜘蛛侠》。
好吧,我的文章就属于那种没有阅读量,没有给别人提供多少价值的。但是我觉得,我在简书写下了这149篇文字,每篇文章至少付出50分钟,但是,我仍然觉得这种付出决非看一部又一部电影所能比拟的。
2、我承认有些电影,在适当的情境和心境下,是能取到一种翘起一个人生命重量的力量。比如当你特别低落沮丧时,看那一部《当幸福来敲门》,或许就会让你重新燃起对自我的信念,对未来的信心。
但是,我认为,大多数的时候,看电影只不过是让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麻醉剂。
有的人,用暴饮暴食来麻醉自己的思想,肚子吃到撑,然后脑子开始发蒙发沉,接着就能睡着了;
有的人,用一根接着一根的香烟来麻醉自己,为什么抽烟?因为惭愧啊!为什么惭愧,因为自己吸烟了啊!时钟在滴滴答答地走,但是这个人就是这么安静地望着烟头,偶尔也往着远方。鬼知道他(她)在想什么。
还有的人,看一部又一部总也看不完的电视剧,有人爱宫斗剧,有人爱都市爱情剧,还有人只看抗战片;有那么一大部分人,都孩子爹了,却还每次某动漫一更新,半夜举着小小的手机屏幕在看。看完了,怎么样?照旧呗!
哦,你问怎么没有说看电影的人。在我看来,看电影甚至看小说,还有性,都是跟前面几类一样,都是麻醉自己神经和大脑的鸦片!
3、为什么人们愿意在空闲时间选择去做上述这些事情呢?
这其实是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根本跟不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原始社会的大脑告诉我们,要及时行乐。因为原始的社会环境,食物短缺以及几乎为零的医疗体系,人类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甚至终止。那么赶紧在空闲时间,有吃的就吃起来,有喝的就喝起来,总之似乎根本不用思考,自然而然就做出了这种选择。
但凡,你去想一想,你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电视里电影里书里的那些人物,像是留下来什么,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跟读了一篇又一篇励志鸡汤,看了一篇又一篇公众号爆文一样的,像极了是在争分夺秒让人生更加丰满地付出;
实际上却是每次做了这些事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的空虚,更加的自责,更加的失落。
有一个办法,可以扭转这种局面。
就是去写字。
如果,此时,你经历过这种种事情之后,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如果你的心还在跳动,那你不应该去选择再一次地麻醉自己,赶紧找到最方便的方式去记录下来呀!
只要也只有写下来,你就会发现某些问题,甚至你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4、在我看来,去写字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事。甚至每天都极其有必要抽出一小段时间以这种方式来跟自己做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有人分析曾国藩能成功就是依靠他每日的记录。他天资并不聪慧,从三十岁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最终成为“外圣内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靠的就是每日提升自我修养,不断自我完善。用的方法就是写字。
他说:“每日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使自己随时看见了加以克制。”
又说:“所谓“日知所亡”,即要将每日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
意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可见,写字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最佳方式,也是去探索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最好的方式。
看到了什么?又什么想法?自己想要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又应该怎么去做?
如若不这样做,很容易就将时间被各种杂事,以及各种人给分割开了,然后我们就日复一日地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直到老年。有那么一种人,说的是,虽然活到了八十岁,但是其实早就已经死了。
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人呀!
因此,我认为哪怕是没有关注度,没有带来极大的影响力,但是只要去写,肯定能切切实实地就会影响到你自己。
当你发现,你可以是你自己思想世界的国王,你还应该是你自己未来世界的主宰者。
重新审视你自己,还会只是选择去用各种方式麻醉自己么?
肯定不会啊!
这就是写无意义的字,给予一个人的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