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C和Clang编译器浅谈
GCC是Linux上使用的编译器,Clang是Mac上使用的编译器,两者命令格式基本相同,这里笔者对编译器做一个浅谈(笔者使用的是macbook,所以代码以macbook上的命令为例)。
首先写一个编译的语句:
gcc/clang -g -O2 -o test test.c -I... -L... -l
这是一条对test.c进行编译最终的到可执行文件的语句,下面逐个解释一下语句中各个命令的用法。
-g:输出文件中的调试信息。我们的程序在执行中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用调试器对其进行调试。
-O2:对输出的文件做指令优化。对应默认的O1,我们在不写的情况下默认是O1,这样我们在调试的时候,每一步的临时变量是可以显示出来的。但是,如果设置成了O2,那么就不会显示出来。一般O2应用在上线版本,可以让编译器自己选择优化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这样能更快速的执行程序;而O1一般用于未上线的代码,让我们可以进行调试。
-o:输出文件。后面接要编译成的文件名和被编译的文件名。
-I:指定头文件位置。在使用第三方库或者我们写的头文件时,就要告诉编译器头文件的目录。
-L:指定库文件位置。
-l:指定使用哪个库。比-L更具体。-L好比给了一堆库,-l指定用哪个。
编译过程
预编译:将头文件和源代码联系在一起,并未编译,只是为编译做准备。
编译:将代码编译成.o文件。不是可执行文件,只是一个中间文件,还需要进行链接。
链接(动态链接/静态链接):与系统或者第三方库进行链接。
静态链接:将所有的库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别大的文件。
动态链接: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进行链接。
举个例子:我们将自己写的一个.c程序编程一个库文件,然后在main函数中调用这个库文件(比较类似于java中调用另一个类的方法,只不过C语言中没有类的概念,并且调用方式比java复杂一些)。
具体步骤:
1. 将我们自己的.c文件编译成.o中间文件,
2. 将.o文件编译成一个库文件。
3. 在main函数中调用这个库文件。
1. add.c代码
#ifndef __MYLIBRARY__
#define __MYLIBRARY__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b;
}
#endif //__MY_LIBRARY__
add.h代码
#ifndef __MY_LIBRARY__
#define __MY_LIBRARY__
int add(int a, int b)
#endif
然后我们在控制台执行"clang -g -c add.c"得到add.o中间文件。
2. 使用语句"libtool -static -o libmylib.a add.o"将add.o编译成mylib.a库文件。
-static:意思是编译成一个静态库
libmylib: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mylib"其实是我们的名字,但是根据规则,在我们起的名字前面必须加上一个"lib"作为前缀。
3. 我们写一个带main函数的代码test.c调用这个mylib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dd.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printf("add = %d\n", add(3, 3));
return 0;
}
然后在控制台使用我们最上面的语句编译这段代码:
clang -g -o test test.c -I . -L . -lmylib
"."代表当前目录
最后在控制台调用"./test"就可以得到输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