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红红的,亮亮的灯笼,伴随着皎洁的圆月。熙攘喧嚣的人群,尽情地用欢声笑语来告别春节。如今的人怕是再难体会古人的那份心情了吧。
记忆中属于我的元宵节灯笼也各具特色。
音乐玩具灯笼
上小学时,爸爸曾给我和弟弟买过一种会唱歌的玩具灯笼,说是灯笼其实是一坐在秋千上的美少女,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她头戴一顶粉红色圆帽,穿着粉红色的及膝连衣裙,约十五六岁模样,笑容灿烂,荡漾在秋千上。通过一根线连在一根塑料长棒上,那塑料棒是空心的,里面可以放电池。至于弟弟的灯笼有些忘却了,似乎是一条龙。
那年好像特别流行这种灯笼,邻居家的小孩子也有这个。到天黑了下来,我们孩子们会提着灯笼去街坊邻居家串门,那年头我们农村,一家连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家家户户住的都还有人。周围住的人家,往上数几辈,都是一家人。快进邻居家门时,就打开灯,打开音乐,进到他们院子里后,有些家大人看到这灯笼竟还会唱歌,就会露出很惊讶的表情,那时自己的虚荣心就特别足,之后在邻居家说说话,笑一笑,乐一乐就又去了另一人家玩,玩累了,就高高兴兴回家去。也不知道那会儿,怎么就那么的开心快乐呢?
自制纸灯笼
似乎还是小学,似乎就是那音乐玩具灯笼之后的第二年,之前的灯笼早就坏了,已不知被自己丢在了哪里。看到邻居家的姐姐在自己做“灯笼”,看着很有趣,就回到自己家里学着做了起来。先找来盛装白酒的盒子,长方体状,然后裁去上面的盖子,再在四面开上窗,在纸盒上面的四角处打开小洞,拴上绳子,系在木棒上。最后在盒子底座处放上蜡烛,这样一展自制的简易灯笼就完成了。
后来才发现,自做灯笼的人不止我自己呢,好多小伙伴都拿出了自己做的灯笼。记得那时,如果有风,发现我做的灯笼蜡烛会被风吹动,好几次险些被吹灭。于是,在下一年还会总结经验,如在开的窗上裹上一层透明的硬质塑料,或在剪裁窗时只裁三面,使那层纸还保留在灯笼上,留作一个“防风门”。
就这样自制灯笼的游戏,玩了似乎不止一年,后来,学业的原因,长大了的原因,在一起玩乐的时间少了,伙伴们的接触少了。再后来,好多邻居都离开了老房,有的是外面,有的是村西头,总之,如今过年过节的,总少了些浓浓的乡土气息。十多年过去了,小时候的邻居家姐姐们早已为人妻为人母,邻居家的哥哥们也开始为家庭忙碌,早已过了无忧无虑玩乐的年龄了。
满天的孔明灯
后来再大些,高中时代吧,往往正月十六要上课,元宵节便会选择在县城过,印象深刻的是那满天的孔明灯。在县政府广场,县体育场,会聚满人群,好多人都会点燃一盏孔明灯。那灯本是很大的,约么50-60cm高,一般要两三个人才能放起来。所以在放飞孔明灯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很多的欢乐。
人很多,放灯的人也很多,飘飞在空中的盏盏灯笼自然也很多。仰头追寻着随着风向,渐行渐远飞去的灯流,内心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激动——好美!充满了对新年的憧憬。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一年年,时光总是飞逝的,相信未来元宵节的灯笼肯定还会更加绚丽多彩。
(19.2.19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