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当下的社会,让父母丰衣足食,并不是难事,不会再发生卧冰温席才算行孝道。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和孔子说的一样,养一只宠物也是嗟来之食让它吃饱喝足。我们只是事物上能养父母,离孝还很远。
孔子说的“色难””,是我时时刻刻拿来提醒我自己的。因为很多时候面对父母,有脸色太“容易”了。
我们的脸色几乎就是我们情绪的晴雨表。即使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毕竟我们没有接受过表演系专业训练,脸部肌肉控制远远达不到戏精境界,我们的情绪基本都会写在脸上。
因为心底觉着父母对我们是天性之爱,就可以任性,可以乱发脾气,甩脸色,父母不会像老板那样开除我们。所以,面对父母,要做到脸部表情都恭恭敬敬和颜悦色,是很难的。
父母的时代没有地铁,没有淘宝,没有共享单车,不止物质匮乏,文化融通也相对封闭。所以今天社会的发展,让他们又惊叹又担心,世界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认知边界,而认知的边界,决定了认知的弹性和包容度。
所以,他们面对新事物总是自损益的,固执得觉得自己学习和适应不了。就像一则广告里,妈妈不会用遥控器,儿子一边说都教了你很多遍了,一边不耐烦地摁掉了电视机。当面对父母一遍一遍请教我如何使用微信的时候,我便又想起孔子说的“色难”。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里说: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是活在旧世界里的,而我们才真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后者对他们来说,略微刺眼和不安,面对让他们失控的新生代,你听得到他们碎碎念背后的恐惧,担忧,惆怅和失落吗?我们能不能接纳和包容他们的“旧”,并且和颜悦色地把“新”解释和展示给他们看呢?令他们知道,我们超越了他们,并且幸福着。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少时的我们如何学习和世界相处的礼仪,就是为了长大了面对父母时,明白如何是“色难”,这就是我们为人子女的修行。而在更大的社会关系里,我们学会去明白如何是敬畏和谦卑。
或许再过30年,今天的”新”也变成了禁锢我们身上的“旧”,如果我们现在不知如何为人子女,在30年后,又如何面对一个让我们失控的新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