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帮我带孩子的一个附加好处就是,通过妈妈和儿子的相处方式,能再现曾经养育自己的情节。
刚才,儿子和妈妈在榻榻米上打扑克,脑袋一下子磕到了开着的窗户角。他马上捂住脑袋,已经6周岁了,可以不用大哭了,但是疼痛感可想而知。我马上过去帮着捂住儿子的头。姥姥也很心疼,但是教训地口吻说:下次记得把窗户关上。我说:妈别这么说,这不是他的错。儿子在一旁急恼地说:是你告诉我开窗户的。好在姥姥坦然接受。也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之后他俩又在客厅打台球,儿子的态度一直是尖锐的,我老公一直在提醒儿子对姥姥要温柔说话,但是我知道,儿子还在为刚才明明自己很疼还要得到姥姥批评而觉得不公平。
妈妈在儿子受伤的时候,心疼,可能也有自责,这种痛苦难以承受,就以权威的视角和告诫的口吻批评孩子,以此来转移自己的痛苦。殊不知,孩子身体上的疼痛很容易消解,被无端指责,孩子又分不清是不是自己的错,就会习惯自责,没有底气,凡事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心理上的创伤不好治愈,因为我就是这样。
这样的场景一定在我身上发生了很多次。现在还清晰记得,小时候,膝盖再一次摔破的时候,我会用枕巾盖住膝盖,害怕被妈妈看到。也记得小时候,二姑家的镜子,被我摆弄错位了,我就吓得不敢远远跑开,那种胆怯,现在还能感同身受。
现在也慢慢懂得,妈妈指责时,也变成了无力应对痛苦的孩子。理解了,女儿对妈妈的怨念就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