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说了好多年了,估计当初那些站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现在都已经为人父母,为孩子们准备下一次的比赛了。
这句话说得对不对?我觉得没错。但多数人把“起跑线”的概念理解错了,所以才会出现太多不必要的问题。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答案其实很简单: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孩子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父母,受到的绝大多数影响也来自于父母。当然那些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的父母除外,这些孩子的起跑线甚至有可能是他们家找的阿姨。
孩子们最初的学习就是通过大量模仿来达成的,这时候模仿对象的质量非常关键。我听说过有些妈妈特别喜欢看电视,每天的固定项目就是抱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孩子长到一定年纪会说话了之后,可以准确地背出每家电视台插播的广告台词,估计这些投放广告的公司该乐坏了。
如何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起跑线”自己先往前迈几步。
你希望孩子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就要成为那种人,这样孩子不出意外也会被你带成那个样子。而多数的父母的想法通常是,我身上没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所以我的孩子必须得有。你自己身上没有这种特质,说明你并不知道要如何培养,或者你其实并不从心底里认同这件事,还记得我们说过的刚需吗?那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够自动变成这样的人。
还有一点,学习能力确实是加速成长的,但它并不是跨越成长的,更不会到了某个年龄就自动变好。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需要突破的学习区域,在那里挣扎着前进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难题。
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什么最重要?你说的都没错,但是落下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健康的身心 。
孩子最初健康的身心看起来像是赠送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挥霍它,我见过给孩子太多负担和压力,等到把身心压垮了再回去补救的案例,所以希望这种提醒能够降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呢?
我觉得在经济条件以及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可以给他报一个班。这里不是期待他在那里学到什么,或者真的培养出什么兴趣,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孩子接触世界的维度,他能看到父母以外的老师和小朋友,这样的适应阶段也是必要的。这就好比虽然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依然觉得上学是多数普通家庭的首选,而不是找一个私塾或者父母自己在家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