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可以不旅行,不读书,甚至可以不工作,但是不能不吃饭?至少,我深以为然。吃饭,是顶顶重要的事。而美食,更是生命不可错过之美好与畅快。
我喜欢吃。曾经有段时间,我的宏伟梦想,就是走遍各地,亲口尝尝我中华大地的特色小吃。诚如娜娜所言,去各地旅游,即便是冒着增肥十斤的风险,也一定要走街串巷,尝尝当地的特色名吃。特色小吃,一定要在街边小摊上,在弄堂里,在货郎担上,这种民间烟火的味道,非大饭店所能比拟超越。那种地道真实的味道,往往积淀为当地的文化底蕴。成都的宽窄巷子、奎星楼、牛市口,老北京的什刹海、前门大街、南锣鼓巷,往往是各地游客尤其是吃货们的必访之地。
近段时间,我闲暇在家,百无聊赖,再加上妈妈的“催逼”絮叨,我开始走向灶台边,洗菜,做饭,熬粥,煲汤。可能我生来对做饭就有点悟性,虽然做饭极少,却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于让整个厨房鸡飞狗跳,满地狼藉。而做出的饭菜,也没有传说中那么难以下咽、下不为例。而且,我觉着自己炒的菜味道滴溜溜好,不咸不淡,爽滑可口,很鲜美,甚至我都崇拜我自己了!看到自己切得黄瓜越来越薄,土豆丝越来越像“丝儿”,煲的汤味道越来越醇正馥郁,那种成就感,不亚于一位女子手持睫毛膏,画出一副精致的妆容。不亚于一位将军,在疆场指挥若定,凯旋而归。一天天的,我竟觉着这样的日子挺美妙,相比从前埋首书卷,多了浓浓的烟火气息。我也慢慢意识到,生活在万丈红尘中,我们都属于红尘俗世,我们都终将属于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正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唐静,纵横职场,杀伐决断,无往不利,我崇拜她,却始终觉着,她站在时光之河的对岸,光芒万丈。直到后来生病,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系上围裙,辗转厨房,洗手作羹汤。那一刻,我开始觉着她是一个有温度、爱生活的人。那一刻起,我很爱她。
大凡爱吃的人,都有一颗童心。对美食,他们有着孩童般的好奇,更有着教徒般的虔诚。美食在桌,便可消除多少人间烦恼。“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而美食家,如果讲得接地气点,我认为就是“吃货”。东坡一生命途乖蹇,颠沛流离,辗转大半个中国,却始终保持对事物的热爱,甚至将聪明才智,在研究美食这件事上发挥到极致,他的一生可谓是“美食人生”。他爱品茗,嗜野味,将竹笋、肥鸭、野菜、河豚作为下酒菜,开怀畅饮。甚至用蜜桔酿酒,而他发明的东坡肘、东坡肉、东坡鱼,时至今日,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就连民国大师梁实秋,亦是地地道道的吃货。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创下过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记录;海外留学归来,他径去大饭庄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才大摇大摆回家。
诚如梁大师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所说:爱吃,是一种态度;能吃,是一种乐趣;懂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事物的无比热爱。美食给人身体上的愉悦,爱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当美食遇到爱,便幻化出了人世间极致的美好。
爱吃的人生,多了很多的情调意趣。而不爱吃的人,很难说他,真正的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