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从此,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被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这里就是有名的十里洋银,是冒险家的乐园。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建筑至今都保存得很完美,可谓建筑博物馆。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沿江而建的黄浦公园,曾经在大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收回租界管理权,外滩所在的道路被命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回到人们的怀抱。
外滩建有“情人墙”,全长约1700米,是钢筋混凝土的防洪墙。老一代的上海人大多有过去外滩“情人墙”“轧朋友”的经历。以前上海人家住房紧张,谈对象只好去户外,外滩的这一段墙边情侣扎堆,撮合了一对一对的有情人。现在这墙已经不存在了。
黄浦公园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免费开放。
外滩还有一条世界上最美的桥——外白渡桥。它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这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桥梁,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凡是反映旧上海的电视剧,电影,都少不了外白渡桥的场景。
100年前被上海人不屑地称之为“外滩”,几乎等同于“乡下”的地方。在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的努力下,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风格迥异的大厦在此崛起,硬是把这一片无人问津的渔滩变成了东方的金融商务中心。
今天,十里洋行对面是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商贸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一座比一座建得高,那里成了黄浦江新外滩的标志,也是新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