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南的水乡,看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尝这里的民间家宴,听这里温柔似水的故事,这是我写的第一个有些年代感的故事,听起来有些无关风月,有些美好而又不能永久倚持。有些剪短,有些人间疾苦,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坐标:江南小镇 主角:桥下老桥
江南水乡,几乎没有马路,处处是水,处处是桥。
在全镇子的最西边,有一座全镇最古老的桥,叫桂花桥,桥两岸种着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桥下有一位全镇最老的渡工,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日日夜夜的守着桂花桥,于是大家都叫他老桥。
这桂花桥的故事坐过老桥船的人都听过。
这桂花桥就是老桥的爷爷造的,为了迎娶河对岸的奶奶造的,奶奶的乳名就叫桂花。
爷爷年轻时就在这里当渡工,就在爷爷的船上,爷爷对奶奶一见钟情。
这桥是连接两岸的镇子从娘家到婆家,是奶奶体面的彩礼,让奶奶风风光光的进门。爷爷还在两岸种下桂花树,一年冬去春来,桂花桥通了,桥下的桂花开了,爷爷把奶奶迎进了门。
一天天日落月出,一年年星转斗移。
桂花桥老了,老桥也越来越老了,他不能再摆渡了,可是他依旧坐在桂花桥下,日日夜夜的守着这座桂花桥,看着两岸的花开花落。
看着这桥上的人来人往,男男女女,老的少的,老桥布满岁月的脸上挂满了满足的微笑。
直到那一年的雨季,小镇已经下了三天三夜的雨,河水早已漫上了河岸。人人足不出户,家家关门闭户。
天亮时分,桥下走过来一位行色匆匆的少妇,打着伞走上了桂花桥。忽然一阵大风吹过。也许是风太大了,也许是少妇的脚步太过匆忙,少妇的雨伞被吹向了桥栏杆的一边。
桂花桥太老了,桥栏早已经松动了,桥栏断裂,少妇和雨伞一起跌入了桥下湍急的河水之中。这时候有一个身影跳入了河中,是桥下的老桥。
当镇子里的人闻讯赶来时,老桥早已经拼尽全力将少妇推上来河岸,可老桥自己却再也没有力气游上岸。
大伙在下游救起老桥时,老桥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可他的脸上依旧挂着满足的微笑。他闭着眼睛,抓着满手的桂花残瓣,细细的闻了一闻,微微的吐出一句话:“爷爷,我也要走了。我终于把奶奶接回来了。”
后来才听镇子里的老人说,这老桥的奶奶就是在八月桂花开放的一个雨夜,从桂花桥的那一岸的娘家回来,跌入河水之中就再也没回来过,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留下那一地的落花和沁人心扉的桂花香,此后的数年直至今日,花落人亡两不知。
老桥下葬之后,又有一位年轻的渡工来到桥下,看着桥上的人来人往男男女女,守着这座桂花桥,和桥下枝繁叶茂的桂花树。
多少年了,这一家子的爷们儿就守着这座桂花桥,风雨无阻,四季不变。
花姑娘:95年工科女,理想不纯粹,现实不彻底,爱物质更爱精神,唯一综合征晚期患者,啤酒味的哈尔滨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