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理
6-10估算时间
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意外是导致计划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分清是自己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通常,工作领域熟悉的较多,创新性工作除外。学习领域陌生环节较多,是探索未知的过程。
任何一件事情从陌生到熟悉,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多长时间呢?《十年学会程序设计》——《异类》——《刻意练习》都在说明掌握一门技能需要积累,只不过,积累的过程不断科学而已,但不能跳过积累,磨炼,枯燥的部分还是很多的,也是难于计划的。
结论: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6-11及时行动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拖延的根本原因在于,恐惧。
1.内部的,开始做事就有可能做好,有可能做不好。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好,尤其是有人能够做得比你好。
.外部的,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真是做事的人,只可能给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因为他知道做事不易。动辄给建设性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至于那些经常嘲弄别人的人,自己估计也不怎么样。所以,不要受别人评价的影响。
治疗拖延,还应该注意一点,时间并非匀速前进,因为你需要做的事越来越多的,时间突然就朝你扑过来了,所以,现在就开始。
6-12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任何事情都有有简单和困难部分,只会做简单的,逃避困难的,根本就等于没有做。所谓的喜欢,创意,有的时候就是借口,所以,踏实做事,直面困难吧。因为任何成功的做事后面,都有枯燥的部分。不要只看到别人的春风得意。
6-13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三个方面:内容(What ),原因(Why ),方法(How )。最为关键的是方法。
了解自己的基础,对任务不断调整,具体化,细分拆解,认真考虑每一阶段的具体步骤。有了这样的思考,随后的行动会变得相当容易。
通过关注方法,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6-14并行串行
你是单任务操作系统,还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把两个任务并行,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把任务落到纸面上,尝试把一个非机械任务和一个机械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是主动并行的。
任务庞大时分步骤,反复甄别,反复衡量找到最佳方案。
另一个方法是切分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番茄工作法所用的思想与此类似。
让这样的思考模式变成习惯,效率就提高了。
6-15感知时间
李敖的事件日志,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
基于过程的记录在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想尽办法真正的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想尽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6-16记录开销
记录的意义。
6-18制定预算
制定时间预算——磨刀不误砍柴工
给列表中的任务标上权重,大多数人分为重要,不重要,一般即可。判定重要性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定对达成目标有益。
每个人都喜欢有趣的事,做的时候往往并不关心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已经在仅仅因为有趣就去做的事其实没什么用。
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6-19计划
我们不是计划着失败,而是失败的计划。
1.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切实可行。
往往只有在开始行动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计划总是被变化打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在制定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指定多久的计划。
一般来说,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长期计划需要通过短期计划的训练来增加能力。
3.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一是任务很简单,去做,坚持就好。
二是开始我们并没有能力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
我们一生所做的事,大都是在试错。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6-19列表
列表的必要性,避免遗漏,避免浪费时间。
列表最好是用纸和笔,而且降低对于整洁性的要求。列好的事项最好坚持完成,新的思路可以列出来下一个时间段完成。
要点,去做,坚持。
6-20流程
加快重复性任务的方法,做完之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慢慢变成习惯。
打电话:1.确定对方可以接电话的时间
2.打电话之前准备好沟通内容提纲,电话过程中随时记录要点。
3.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本,通话结束发邮件备忘。
4.接电话告知自己是谁,对方未接电话,发署名短信告知对方,以防止自己遗忘。
5.定期备份电话簿。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自由主地思考各种细节。有些人做事仔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养成了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而另一些人,总感觉自己够聪明,却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错,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尚未养成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
王老师感言:“现在说一下读书感受,关于流程,我也是近几年才深有体会,以前自己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做很多事情全靠临场发挥,幸好发挥能力强,积累得比较多,还没有掉过链!可是心里毕竟还是紧张的,自从两年前一次去北京学习后,遇到了一个很优秀的人给我们讲执行,事事讲流程,事事捋流程,事事先问流程,她才25岁,但是在全国推广教材,一年能推一千万,微信红包都能发一两万,特别棒,这个流程意识才在我心中种了下来,现在再读李笑来老师的书,讲到流程,心服口服,其实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步骤问题,把事情做细,环节做到位,结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且,也会做得很从容而优雅!一个人做事要想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得背后把流程卡到位!”
6-21预演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如果比较复杂,可以借助纸和笔、思维导图。
准备充分,更容易有出色表现,形成良性循环。
认真考虑自己的每个观点、每个事例、甚至每个句子可能引发什么样的理解和反应,然后逐一制定对策。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在无意识情况下。
6-22验收
为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机制。
考试就是一种验收机制,但是因为其弊端(考试会使有些人在比较之下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又不愿承认,考试是选拔机制,却存在黑幕,不公平让人们憎恨考试)。
验收标准不可要求完美,我不能太高,更不能没有标准。标准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自由主的更为专注。
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