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绿茶能杀菌,今早改喝黄金芽。刚泡好,就听见敲门声,好一阵紧张,扒猫眼一看,乖乖不得了,两个穿防护服的。隔门一问,原来是来做核酸的,今天这么早?怕邻居听见动静恐慌,赶紧打开门。其实我知道,这会子邻居都扒着猫眼看呢,最近楼道一有动静我就这样。心里想快点结束,不成想今天居然要做双份。咽拭子鼻拭子两种各都做两份。我问是不是要解封了?回答说你问一下社区我们不清楚。结束后我迅速拿酒精把门口地垫、门把手、外门框喷了一遍,不过瘾又用酒精把自己喷了一遍,姐姐给我买的新睡衣都顾不得了。洗了手坐在桌前准备看书,却怎么都看不进去。这个早晨,注定是要废了!
打开手机,全网都是骂上海老太的!上海老太写的文章已经搜不到,在这些骂的文章里看到了《我与新冠撞了个满怀》的截屏。说句实话,文章写的不错,从外地“专家”的幽默写到“大白”每天对她的严格管护,从外地“专家”对饮食细致要求到被褥上的破洞,娓娓道来,文字优美。但细细读来,确实有瞧不起兰州的优越感。但也有例外,一位杨姓朋友发了一篇文章,说兰州人骂上海老太是“自卑引起的敏感和愤怒;狭隘导致的激进和不宽容。一个个乐颠颠地,还以为把人耍了,其实:裹秆草埋老头——丢了个大人!”
我记得2019年年底疫情初发时,全国开始管控,小区封堵,风险区来的必须居家隔离。那时候超市里的米面油包括方便面都被一抢而空,因为去婆婆家过年我们没来得及抢购,当时还特担心。但过了三个月,超市里依然有货源,和超市老板偶然闲聊,小老板感慨的说“我们国家还是富强了,停工三个月物资依然不短缺,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啊”!是呀,从仓促到从容,总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两年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新冠并未禁绝,但总感觉离兰州很远。但今年,新冠与我们与兰州撞了个满怀。疫情突发,密集度又这么高,对兰州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管理水平确实是个考验。医治病人需要病房和医生,收纳隔离者需要征用酒店,听说治愈一个新冠肺炎患者需要40万,隔离一个密接者每天需支付酒店200元,除了城关区,其他区每做一轮核酸需要一千万。大量的工作千头万绪,一线忙碌的抗疫者通常都是通宵达旦,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到有序联接物资充足确实不易。毕竟是仓促应战,缺这少那,不尽善尽美是肯定的。其实,作为兰州人,我更担心经济问题,作为一个三线城市,疫情的费用哪能像上海的烟花一样漂亮?
因为居家隔离,我不能体会同事们在寒风里卡口的难捱,不能体会社区工作者24小时加班加点的辛苦,更不能体会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7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的痛苦,更不能体会志愿者们被不理解不配合时的欲哭无泪。但我会在做核酸时积极配合,严格执行社区的要求足不出户。社区工作人员说需要生活用品他们给送,但我宁愿用酱油代替食盐,宁愿用苹果代替蔬菜,也不愿给他们添麻烦。
兰州处置疫情的能力,可能没有上海那样精准那样温暖,但上海,一百年前就是世界公认的大城市,你如何与它比?真希望我的城市,在别人眼里也是完美的。更希望在未来,每一个兰州人和到兰州的人,都会喜欢兰州的牛肉面,兰州的手抓,兰州的蓝天和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