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自由写作第二天,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最好是养成习惯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不阅读,不晨读,第一件事就是写作,清晨第一件事就写是最接近潜意识的时候。坚持自由写作,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我能坚持,也能轻易做到自由写作。我心底里有一种感觉,我生来就是为了写,是个写作者。
在身边的人眼里,我啥事也干不好。在我妈眼里,洗碗炒菜,拖地没有一件事让她满意,我爸也总是“嫌”我懒散,在外面说我是“娇生惯养”啥事都不做。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我既然做不好了,得不到家人表扬了,那就不去做好了。如今我单身三十好几不爱做饭不爱拖地,想到这些,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即使做好这样也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而且我为什么要成为父母期待的那种孩子呢?父母期待我平平凡凡,能够安静的做个普通人过普通的日子,最好是能做一桌好菜,勤劳能干,勤俭持家。可这些我都没有,我让父母失望透了。我偏爱读书,在我的书房买了很多不相关的课外书,爱阅读是从父亲在我小学时送我的《水浒传》开始,我总会匆忙结束晚饭,立刻投身都书的海洋世界里,此后开始我便很爱买书阅读,问父亲要钱买书,一本几十块的书籍都要与父亲磨蹭几回,终于买到了自己心爱的书籍,欢喜得不得了。
中学阅读量猛增,读一些流行的小说,也阅读了名著 。受到同桌语文课代表影响我也爱上了名著。那时候花了好几天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大部头,我也有耐心读完。可惜到高中就不怎么读名著了,教室流传的是郭敬明的,韩寒的小说,我的同桌是个男孩子,从早晨晨读就开始手捧着一本小说到中午放学,屁股从不离开椅子,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知道是不是阅读的原因,还是因为小时候爱写日记,累计了一定的文字逻辑,高中语文模拟卷我的作文出彩得被老师拿出来表扬,我都被惊到了。表面上我表现平静,可心里,有好多个惊奇问号。我的作文是怎么写的?我的作文真的是写得很好吗?我当初是怎么做到的?一脸懵后,我立刻恢复原状,我的阅读所积累的。
我不仅爱看,还爱写。写着一些想到的无厘头,想到的很多只言片语,即使连不成文章,我也爱写。我还模仿一些诗句格式写出来。我同桌看后十分惊讶,这是你写的吗?写得真好,你可以拿去发表了?你为什么不拿去发表?当时我还没有发表的概念,原来文章可以拿去发表,原来自己写的东西挺有用的。受到同桌鼓舞,我写了一篇励志的散文《沿着生命的轨迹走下去》大概就是写内心的迷茫不懂将来何去何从,不知道该做一些什么选择,所以不如顺其自然,什么也别想,做好当下的事情。我写好后,用信封包装得好好的。可是最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封信至今还夹在我的某本书里头。我还是对自己写的东西不太自信。
工作后我极少写作了,偶尔写也是写日记。说起自由写作可以治愈内心的创伤。倒是让我想起了前年看过的一本书《镜子练习》成长过程中,我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健康极为不稳定,很多时候冒出的嫉妒,自卑,抑郁心理,让我无法看清原来真实的自己。我买了很多相关的灵性书籍来看。《镜子练习》里很多需要你写些东西,比如你小时候受过哪些创伤?还要你留意你做决定时的每次闪出的念头是什么样的?是正向的还是消极的?那个时候我就写在了一个本子上,然后常常回头对比我过去的想法与现在的想法。我就常常思考,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的我?究竟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我?经过这样的练习,现在的我成长了很多,我不再有消极的情绪出现,或是伤害他人的语言出现。当我想要冒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或是非常激烈的言词时,我就立马关掉它不让它出现。写下的东西让我更看清了自己的模样,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因此,写文字就像是自己把自己从悬崖中拯救出来。文字让我有种悬崖勒马的感觉。
因为写文字,我不再把过去的那些观点放在现在的状态来看。小时候是缺少父亲的关爱,可以任性胡闹,假如现在还是想要父亲哄哄抱抱,那是非常不现实不理智的行为。现在长大了,不再需要父亲的爱了,我也该寻找另一种爱了。这些就是成长。
另位自由写作是写给自己看的,不需要给他人看,所以每天花15-20分钟自由写作不仅能促进心理健康成长,还能锻炼你的语言风格和原创文章的能力。我决定把自由写作方式还给自己,明天开始在我的电脑文档里写,不再发表了。
喜欢写作的朋友,可以去尝试下自由写作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