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一篇网友自述,讲述了她与一位女高中生网友之间的故事,一个未能阻止年轻生命逝去的反思。
关于年轻人自杀的新闻已越来越常见,更有向初中生、小学生蔓延的可怕趋势。
从产生影响的多重要素来看,本人和家人的认知至关重要。从所读文章来看,罹患抑郁症的女高中生很久以前开始就已经向家人流露出了厌世的念头,而家人却没有一丝察觉,反倒认为自己为女儿提供了最好的物质保障,难道她还不感恩?
母亲眼中的女儿乖巧听话不惹事,女儿眼中的母亲却是冷漠强势没商量。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交流断层。
再看回年轻人本身。从生理角度来看他们大脑中负责情绪调控的器官还未发育完全,从心理角度来看,少不更事对于很多复杂的事情没有办法消化,这些都决定了年轻易冲动的特性。
一个不好的分数,同龄人的排斥,老师父母的批评,甚至是没完成的积木拼搭都可能成为导火线,引向未知的可怕的后果。
太年轻了,往往对世界和生命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
人的一生要经过很多坎,这些坎是必须要靠自己迈过去的。
我的青春期来得比较晚,十几岁前都被贴着“乖乖女”的标签,以讨好他人为目的生活着。升入高一,我开始没来由地低落,不是因为学业压力,我的学习成绩一向都很好。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感觉身处迷茫大雾之中,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我把这些情绪写在了一个个日记本里,文字给了我发泄的渠道,我拼命呐喊,我是谁,我到底在做些什么,未来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种无言的痛苦伴随高中的学业同步进行。回头看,我挺像一具行尸走肉,每日沿着固定的流程吃喝学习休息,但是灵魂不知在何处,反正不在我的身体里。
有一次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妈妈讲述自己患抑郁症的孩子自杀的事情,第一次听说了有个病叫“抑郁症”。
在同妈妈的聊天中我轻松地说我还蛮有抑郁症倾向的,妈妈停下动作看着我,说你不要想不高兴的事情,多想想开心的事情,而且你还有父母不能这么自私……
我笑笑没有说话,本能地怀疑光靠想想开心的事情是否就能把自己从深陷的泥潭中拔出来。
我从未有过自杀的念头,可能是对生的渴求巨大,可能是我的妈妈实在是最尽职的母亲,也可能是我从未遭遇过重大的打击。我只是很不开心。
多年后我在一张广泛流传于网络上的抑郁症的截图上看到,快乐不是抑郁症的反面,活力才是。
于是我恍然大悟,高中时那段低落的情绪真的很贴近抑郁症了,幸运的是我没有继续滑落,甚至在高三时找到了人生的短期目标,考高分,学习使我快乐,成绩节节攀升,成功度过了青春期的那道坎。
成年后当然也遇到很多坎,尤其是升入大学和初入职场,但是那种感受还是与青春期时的不同。因为那是人生的第一道坎。顺利地迈过第一道坎就好似开了一个很顺利的头。
为人父母还是要认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去面对内心,梳理情绪,跨过青春期的第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