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因为一抹碧蓝的天色与久违的艳阳,心下便是平添了无比的欢愉。
烧了开水,拿了一只玻璃的杯子,打开了桌上的那盒金丝皇菊。
那是昨夜V5队鸡年最后一次聚餐上,虫草带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明黄色长条质感铁盒上的一朵金丝菊花,我见犹怜到令人忍不住想触摸。打开,是排列整齐的金黄色茶包。
透明的塑料盒中呈现一大朵金黄的干菊花。虽失了水分,从它现在安然的姿态,仍可看到花开时的明丽与动人。
一边高高的注水,一边看菊花在沸水中翻滚,轻舞,伸展,徐放,转眼就是曾经从容盛放的模样。
屏息凝神,竟是不敢再有多的动作,就怕一不小心惊扰了这相见的欢愉。
只是,贪了这幽幽四溢的清香,让它萦绕鼻尖心头,沁了脾肺,却不舍得不忍心去啜饮。
对菊的喜爱大约是从有了记忆时的童年时光。
那时栖居的小村还是完全质朴,自然,原生态的模样。没有农药,没有除草剂,村前屋后,野草野花不失时机的生长着,怒放着。
小野菊便是从夏季就开始在翠绿的草色中探着头,或白,或紫,或黄的小花朵在微风中不停的摇曳。
那花是小朵小朵的,就如夜空的星星般繁密,晶亮,却也是普通到令人总会忽略不见的模样。
普通到连我们这些好奇的小孩子,对它的花开也只是熟视无睹。仿佛,夏天的户外原本就是这幅样子。
偶然,要做那个王子与公主的游戏时,才会想到可用它编一只花环戴在头上。那一刻,便因为有了它的存在,圆了自己一个小小公主梦。
傍晚回到家时,在母亲的笑骂里才猛然想起头上的花环。再看时,各色的小菊花都已经蔫头耷脑的有些风干了。
那时大约还是没有这怜香惜玉的心思,随手便将这也曾圆了自己童话梦境的花环丢进角落。只是身上便沾染了丝丝清清淡淡的花香,久久不散。
外公是个爽朗的人,他的性情就如六月的天气般热情火热。交友,唱戏,养花,便是他一生的喜欢与爱好。
他最爱的花不是那盆中花。他更喜欢种在后院的小菜畦边上的大丽花,月季,芍药与牡丹。当然更有在秋意深深中盛开成一片金黄,一片素白模样的菊花。
那时的天空高远,云若轻絮,便是做了这一院花开陪衬的底色。
小院里花开的热闹纷繁,层层叠叠,不过在那袅袅婷婷的花色中透出一份从容清丽,傲然自持。
正是应了那一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每到此时,外公的脸上总挂着菊一样盛开的笑靥,清清嗓子便开始他的“沙家浜”。
外婆总是笑而不语,从她的小绣筐里拿出七彩的丝线,盘坐在后门的廊下,嗅着淡淡花香,听着外公咿呀的清唱,安静的绣着花,默默的泡上一壶茶…
我便是外婆膝头那个看着外公铿铿锵锵演绎的小观众,时而大笑,时而拍掌,时而亦步亦趋,完全开心到没心没肺的样子……
那时,花开便就是花开,生活的简单而单纯。
渐渐长大,便在文字中遇到了菊开。又加之我出生在九月为秋最深处,便更是对盛开在深秋的菊有了别样的情谊。
自古咏菊的诗作无数,都是赞菊之傲立风霜的大义气节,清朗高贵品格的词句。我却独独喜欢“菊,花之隐逸者也”之隐士说。
独喜陶渊明在南山下结庐而居,修篱种菊,生活的悠然自得,淡泊雅逸,好一派高人隐士的做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清雅,便是令世人从古追随到今。
《二十四诗品·典雅》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更是令人虽经花事零落,落红如雨,依然可如素菊清宁,淡然面对。
人生中既然选择了淡泊,便将虚名浮利抛之于脑后。
人生百年,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是一捧黄土一缕青烟,又痴些什么?又执着些什么?
人淡如菊,典雅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从此一盏茶,一炉香,一张琴,一袖云,一阙词,真正做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