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腊月十三下午,参加完四年级的期末考试,还没到家,老远就听到爷爷奶奶的屋里闹哄哄的。于是,天生胆小爱认怂的我,直接回了自己的家。看到大路上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我妈妈觉得我该回来了,然后回到家发现我果然在家。
于是,我妈故作神秘地问我:“你猜猜,谁来你爷爷家了?”我也不记得当时在干啥,总之就是不屑一顾地回了一句:“还能有谁?不就是一个女人么,老远就听见屋里叽叽喳喳的……”听我这么回答,妈妈不死心:“走,去看看。”
我天,去了爷爷家,我当场就愣了。大姑、三姑、小姑以及隔壁家的奶奶都在,除了这些我认识的人,还有两个我不认识的人。仔细一看,他们年龄应该跟我爸妈差不多大,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听他们的发音呢,也不像是当地人。
按照妈妈的要求,逐个打了招呼之后,我就为难了。那两个不认识的人,我该怎么称呼呢?当时,妈妈指着我对那个女的说:“这就是墩子,你走的时候她还不到一岁,现在都长这么高了……”然后跟我说:“叫人,二姑,二姑夫。”
我勒个去,原来是我的二姑!至于二姑,我完全没有记忆。于我而言,她从来都是活在别人的口中。然后,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真人。当然,并没有像影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愣怔许久,抱头痛哭,只是怯怯叫了声“二姑”。
腊月二十,在我们家呆了一星期的二姑和二姑夫,动身回老家——山东德州。那时候,二姑夫总是喜欢给我们几个小辈儿塞零食,想跟我们走的亲近点儿。可惜,就他那一口山东话,交流起来实在困难啊,我们几个小孩死活也听不懂。
二姑在家的那一个星期,其实也是七大姑八大姨各家串门。据说,我小的时候,最服的就是我二姑。不管我哭的多厉害,只要她抱着我晃悠,我立刻就不哭。可是,隔了那么多年之后再见,亲情还是生疏了。
临走的时候,我不记得爸爸妈妈给二姑送了什么礼物,只记得二姑父特别喜欢我家的酒壶,爸爸就给他们买了一个铜质的酒壶。对于二姑和二姑夫的记忆,就一直停在那年灰蒙蒙的天幕下的公共汽车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