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励志文,只是自己一点摔跤得来的经验,和女性同学、朋友“出头”的经验。只探讨“出头”,不探讨“生存”。本文最适合仍在学校就读的女性阅读,因为你们有更多时间调整和改变。PS:不小心就写长写跑题了,勿怪。
这几天看到一条微博,其讨论主旨是:“女孩子靠什么出头?”
后续还有一些话,限于长度就不贴了。微博中这位姑娘人生规划之现实,令许多人瞠目结舌。有人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有人骂她拜金、冰冷。
于是本王也结合经验,讲讲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我是奔四的人了,女性,在这问题上跌过不少跤。我自己的经验不一定普世皆准,但也一定能给一些女性朋友以参考,如果也有抱了闺女的男性会深入思考下相关问题,也许也会善莫大焉。
“女孩子靠什么出头?”
首要问题是:我们怎么定义“出头”?
其实,要在这个社会中活下去,不计较质量,路还是很多的,无所谓出头。既然是“出头”,总还要比“生存”高阶一点,多少能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
《教父》里的人生观很多人说是属于“雄性的”:
“男人第一步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顾好家人,第三步要尽可能帮助善良的人,第四步为族群发声,第五步为国家争荣誉。”
其实当代社会,对于女性而言,这五条也适用。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性别不平等,难度是很大的。女性能够努力实现第一步,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能在实现第一步的前提下,做到第二步和第三步,堪称伟大。如果还能完成后续目标,足以名标青史。
在此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女性的出头”是这样的(这点,每个人标准不同,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通过基础条件和自身努力……
→ 获得阶层提升(至少保证阶层不下降);
→ 获得高于家族中大多数人的学历或学养;
→ 获得高于所处群体平均水平的劳动报酬,能具有行业内“第一梯队”的技能水平;
→ 维持身体的基本康健;
→ 在前面这些都实现以后(暂时没实现,至少后续实现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有意愿,结婚生育,并维持好婚姻关系,维护好婚姻果实。
女性能够做到如上这些,基本可以称之为“出头”。当然,做不到,但能自食其力,也不可谓“失败”。大多数人辛勤工作,可以将自身牢牢扎根于所属的阶层,也是一种踏实的人生。
“出头”很难,尤其对于姑娘来说。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寻。我身边能“出头”的姑娘,家庭环境和自身经历,大都做到了如下几点(第一点是先天的,所以不一定都具备,但后面几点基本均如此)。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谈一谈,顺便也给大家一点参考建议。
1、 家庭支持给力,至少在财政支持上,没有亏待过女儿。
这类家庭,要么是父母没有离婚,且感情很好;要么是父母即使离婚,但能保持友好关系,并且母亲经济独立,即使不要父亲的钱,也能活得安稳踏实。
为什么家庭环境很重要,心理影响大家谈过很多,我就不说了。单纯说经济影响。
中国女性在经济条件上,无论是工作报酬,还是财产继承,是不占优势的。如果家中双亲的经济水平,父亲超过母亲;房产是父亲所有,母亲没有,那么一旦婚姻破裂,女儿所能获得的潜在财产,就面临雪崩一样的大缩水。
且不说孩子跟谁居住,受谁养育,就再婚难易程度以及意愿来说,男性再婚比例更大,同后任继续生娃的倾向也更强。如果离婚后父亲再婚又有生育,那么他的财产被后妻一分,再被孩子一分,女儿也就剩不下什么了,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这是法定继承,也有遗嘱继承,后者全看父亲有没有良心)。
对于女孩来说,没有钱,意味着:生活重心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变成钱。
如果她的梦想是希望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除非梦想就是挣很多钱当资本家),那么她只能在把精力耗在辛苦挣钱之余,再去考虑她的梦想,并且付出比家庭幸福多金的姑娘更多更艰辛的努力,生命力量没法完全发挥出来。
没有钱,也会丧失安全感,甚至对于一些经济状况极度窘迫的女孩来说,会丧失尊严感乃至廉耻心。
我走上社会十几年来,见过许多职场中害人害得心安理得的女性同事和上司,她们几乎早年都有这样的共同的特点:原生家庭破裂,和母亲过,父亲待她不好,家里很穷。因为被生活苛待,所以会苛待他人;因为为了钱必须舍弃脸面,所以会耍尽心机毫无廉耻;因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所以一旦得意,最大的追求,就是践踏他人的尊严。
她们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怜的。
钱,未必能解决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但却能解决女性青少年期成长的绝大多数烦恼。别和我说“家庭贫穷,但是父母有爱也是好的啊”。我不否认有这样的家庭存在。但我见到更多的,是被经济压力磋磨到对孩子的一点点需求都失去耐心的家庭。钱,获得不了情感,但是可以捍卫情感。
“女儿,只要是对你的成长有益的一切,你需要,直接和爸爸/妈妈说,一定给你买。”——这句话俗吧?但前半生听它长大的姑娘,双脚踩着的,必然是坚实的大地。
2、该好好学习的年纪,不要耽误时间,要学到能力内最好。
第一点,我谈的有点多,改变空间也不大。但我觉得很重要。因为即使一个姑娘原生家庭没有给她足够的经济支持,但她如果能意识到这点,意识到自己的经济独立对子女发展(尤其是女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通过后续的个人努力,她也可以成为那种带给孩子安全感的母亲。(而且我也希望有潜在的父亲能看到这篇文,能思考,不要甩出精子之后就掉头不顾了,世上能多一个对女儿未来负责的爹,也是一件功德。)
从第二点开始,就是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不那么好,却能“出头”的姑娘所几乎必备的条件。
我这点上开窍比较晚,吃了不少亏。工作好几年后,才蓦然发现一个事实:
青春无非是拼“时间”——谁把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上,谁能用同样的时间完成最多的目标,谁之后的“出头”可能性就更高。
学校里,永远都存在两类人:一类人,玩玩玩,走每一步都很随性;另一类人,学学学,并且把每一步都规划好。
前一类人,经常逃课,让别人代签到;考试前一天才突击,临场还基本靠抄小抄;平时只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甚至不参加社团,窝在网吧打LOL;考研和校园面试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重在参与……
后一类人,刚入校就进学生会,一个学期不到,把同所有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的人际关系都处溜了;平时也逃课,也让别人代签到,但考试时绝不是抄别人的那个人,当然也会爱惜羽毛地不让别人抄;参加社团,一定会选对自己用处最大的那个;到了大三,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或出国、或考研、或工作……
前一类人往往看不上后一类人,觉得功利、世俗、虚伪。而后一类人对前一类人,是无视。你们觉得哪个杀伤力更大呢?“看不上”,还算留在人的视野内;而“无视”,是根本不在视界里。
扪心自问一下,走上社会后,后一类人“出头”的多?还是前一类?这个问题真的不要骗自己。我以前骗过自己,但现在我必须承认,后一类人就是混得比前一类人好,前一类人没什么可自豪的。
女孩子在学校里遇到的诱惑(或者说“诱导”)尤其多。我以前学校里就有个女教授,能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还是重点院校,全国校园中有多少人受此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我虽然不不信奉这个,但就读期间确实没有一心向学,也不懂规划后续人生,导致最后弯路不断,我是真不希望其他姑娘再重蹈覆辙。
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这样:
首先,身在学校,身为学生,就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是说你不能恋爱不能娱乐,而是你的第一任务是学习,第二任务是为后续人生做准备,恋爱娱乐往后排。
第二,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就得多收集考研、出国和就业的信息了。网络时代只要有心,信息大大滴有,搜是一回事,也要问前辈,学校里没有,可以去网络社区瞅瞅。出国我没经验。考研在大二大三就应该常识确定自己的方向了,无论跨不跨校和专业,都要尝试同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导师建立某种联系。去听课、发邮件都可以,问清他们招不招研究生,什么时候招,表示自己有报考的意愿。找工作可以先去联系实习机会,最好是有口碑的大平台,先以实习生的身份去混脸熟,等正式招聘了就是走过场(我几位同学都是以这个方式进了全国首屈一指的行业平台,不服不行)。当然,规划的方式不止我说的这些,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更多。
第三,为自己经营高质量的校园社交圈子。所谓高质量,不是打LOL的队友,而是品德好、有远见、有学识、有胸襟的朋友。孔子曰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你第二点做得不错,那么你校园内的圈子,在走上社会后,很有可能会变成你持续发功的人脉圈。这是个端正心态的问题,一方面,不要怕自己low,自己low就得多接触校园牛人;另一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看不上的人,人家擅长的,往往就是你的盲点,人应该勇于枪毙自己的盲点。
其实这些经验,不止对于姑娘适用。但是女孩如果能提前明白这些,能明白走出校门后的路不易——比男性更不易,能早些规划人生,即使原生家庭起跑线靠后,但在毕业时,就已经超出同龄的同性一大截了,甚至可以和家境好的姑娘打平手。
我的许多家境不如我的女同学,后来都比我有能力、有前途,就是因为校园时代她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要信“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这套鬼话,要知道,能站上讲台的女教授,不管嫁得好不好,她首先是因为学得好,才能当上教授。
3、该好好工作的年纪,努力工作,抓住机会,磨炼技能,要做到能力内最好。
女性想要在中国社会“出头”,必须靠工作。当全职主妇,除非你嫁入豪门成了公众人物,否则即使每天数钱,也算不得“出头”。“出头”一定是在社会中有位置的,至少,得是在行业中为同行所认可的。(我认为全职主妇也是职业,但目前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并不承认它有社会位置,是一种歧视。但此文仅讨论社会所认可的“出头”。)
该工作的年纪,就要好好工作。对此,我有两点建议:
首先一点建议,抓住一切可以让你的能力得到发挥的机会。
我有一位女同事,她的经历让我很敬佩。
她是属于家境好的校园学霸,文笔极佳,一直立志成为优秀记者。
才大三时,她就径直跑去某大报社要求面试机会。某报业大咖出于好奇,直接面试了她。
面试的办公室,之前正好在讨论头条社论,创作思路全写在白板上。大咖很忙,还没来得及面试就要开会,便叮嘱同事在办公室等。而当他返回时,同事把自己针对白板上的思路,写的一篇三千字文章,放到了大咖面前。
按照大咖的话说,那文章写得是奇烂无比。但他被同事的这股热情打动了,连同事的简历都没看,就准许她在报社实习,并预订她毕业后来报社工作。同学是清华毕业的,可领导一点都不在意,他经常讲:“能有这种行业热情,无论任何学校任何背景,我都会用。”
抓住机会,说起来容易,但人往往会屈服于恐惧心和自尊心。有时是:“这公司这么好,不会用我吧?”亦或是:“万一面试出丑,丢脸怎么办?”……从而失去很多机会。而抓住机会,是获得工作的根本。
我面试过很多工作,也拿过很多offer。对于获取工作机会,我的经验,就是“不要脸”和“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点可能跟我干过销售这行有关,因为销售要打很多电话,无形中锻炼了我的神经,也训练了我的一个思维习惯:不试,就没机会成功;试了,有可能不成功,但成功就是我赚到。
第二点建议是,主要精力放在磨炼自己的工作技能上。技能可以赚到钱,也能为你赢来尊重。
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医疗器械销售。我的前同事中,有一位姑娘,最终成了律师。
她是一位大美女,曾深刻信奉“美色能当饭吃”,平时谈客户就是靠刷脸,偶尔还“卖身”获得大订单。医疗器械单都很大,上百万的多得很,所以没做几年她就跟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可见赚了多少。
后来有天一起吃饭,她突然跟我说,她想转行做律师了。我说你可算了吧,当律师,你得先过司考,还得找律所实习获得从业资格,关键等真正执业了,你就会发现大部分律师赚的,就是做销售的零头。
她的回答是:“我依靠自己长得好看、会说话、不抗拒潜规则,是赚得多,可人家也看不起我。无论我拿多少业绩,他们一句‘还不是靠脸’,就把我彻底否定了。我也看不起自己,干这行五六年了,专业知识没学多少,每天净是陪酒吃饭。不能老这样,人会毁了的。”
没过多久,她就悄悄辞职了。那之后,我会看到她在QQ空间发自己的学习动态。偶尔聊几句,我感觉她从谈吐上就变了,以前那种有点“浮”的措辞,逐渐被法律思维改造得严谨而务实。今年年初见到她,她早已经是一名正式律师了。她说其实当律师赚的并不少,因为她还可以继续接医疗器械销售的推广,而律师身份能给她增加权重。
“关键是,”她说,“我现在不但能赚到钱,还获得了同行的尊重,不容易,可心里踏实了。”
我们常常会在职场中听到这种论调:工作不是靠能力,是得靠你有没有高学历和社会关系。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学历和社会关系是有用的,但它们只是敲门砖,真正能把人长久留在一个工作、一个行业中的,永远是能力和专业水平。女性想要在工作中出头,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努力和精力。当姑娘遇到玻璃天花板时怎么办?娴熟的工作技能永远是权重最高的武器,而抱怨不是。
第三点建议是,好好经营自己的人脉圈。
这一点和校园人脉有交集,不过职场人脉圈重点在于利益交换和合作共赢,而不在于志趣相投、脾气相合,更不是评选道德模范标兵。我自己的原则是:能共事,即可。
人的社会价值很大程度在于:可以通过一门技能,找到工作;并且通过工作,养活自己,实现经济独立。做不到这一点,别说为妻为母,就是为人,都欠点意思(不包括全职主妇,全职也是在劳动,只是社会不承认,风险较大)。一切“出头”,也都根植于先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社会位置,而其他诸如金钱、声誉之类,需要按部就班,依靠时间积累。
4、结婚要带脑子,先有碗,再吃这碗结婚的饭。
之所以结婚放在第四点谈,是因为我身边“出头”的姑娘绝大部分都是先有学业、事业,才考虑锦上添花结婚要娃的,而不是着急忙慌把自己嫁出去,拿婚姻当雪中送炭,结果回首职场已没有自己的位置,而婚姻也因为自身经济地位低变得一团糟,这就不是“出头”,而是“沉湖”了。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目前的社会价值取向对于女性的欺骗性在于,在她该学习时,告诉她“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在她该工作时,告诉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我很反感这种价值取向。
为人妻亦或为人母,是个人选择,我们要尊重,这毋庸置疑。但我认为这两种社会身份,尤其是为人母,是需要女性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健全的心智人格、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条件,才能撑得起来的(男性也一样,但文章是谈女性,仅从女性出发)。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就曾不止一次指出:母亲是一种最崇高的职业,她肩负着生产和教养下一代社会人的职责;母亲不强,民族就不会强。我们看看那些教养出熊孩子的熊家长就知道,没资格、没条件当父母的人当了父母是多么可怕。
说句难听的:有些人就是对自己够不够格结婚生子,心里没点逼数,然后教养出劣质国民来给其他人添堵(男女通用)。
而且我很怀疑,一个搞不定自己的学习,搞不定自己工作的姑娘,可以搞定自己的婚姻。工作学习中没有格局的女性,走入婚姻照样不会有太大起色,是不可能依靠婚姻打翻身仗的。
我认识的那些“出头”的姑娘,工作有能力,处理婚恋关系也有能力。她们让我深刻地感觉到,电视剧和鸡汤文里那种“女强人忙于工作,丈夫出轨离婚”的事,才是小概率事件。
首先,她们从来不在垃圾堆里找男友,知道好男人是什么样子。
她们在家庭中,从父母的婚姻关系里获得了充足的安全感;在学校、职场中,因为从不畏惧社交,而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有父母婚姻失败,但明确了“自己不想要的类型”的姑娘,她们只要勤于社交,也会进行有效筛选)。不是说她们不会遇到渣男,而是有对比,才产生有针对性的筛选:这次找渣了,就扔掉,下次找的比这次好。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逐渐明白好男人是有责任感的、勤快的、讲礼貌的、讲卫生的、尊重女性和社会秩序的;而垃圾男则是不负责的、懒惰的、肮脏油腻的、满口脏字的、蔑视女性和社会秩序的。她们不会允许骂人话从对方嘴里吐出第二次,不会允许对方冲自己挥拳,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第二,她们的能力和经济基础,足以应付日常繁琐。
工作中是一把好手的姑娘,其执行力、沟通力是你难以想象的。她们能沟通老公平分家务而心甘情愿;能和公婆和睦相处有里有面;能处理好亲戚、邻里的关系;更能身体力行地成为孩子的榜样。因为经济独立,她们能将自己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乐意一手油腻地洗碗,就买洗碗机;不喜欢扫地,就买扫地机器人;不愿意定期扫除,就请正规公司的职业管家……
最重要的是,她们知道育儿之精要:培养的不是纨绔,而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个体,以及一个国家的合格公民。
我一位女性朋友,是一位有名气的主持人,刚生了二胎,两个都是男孩。平时闲聊天,她经常发一些有关渣男的文章给我,捎带着评论几句。我听她说最多的就是:“我家两个都是男孩,我现在就教他们要尊重女性,长大了可不能当渣男出去祸害人家姑娘。”前几天那个高铁占座的事一出,她就跟我说:“我孩子可不能这样没教养,得从小教育他们怎么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写到这里,大家还认为结婚养娃是人人皆能为之的小事吗?
我以前做学问,研究范围内就包括民国时期的优生优育思想,虽然其中有许多国家主义的糟粕(希特勒那套),但母亲之重要性已经被三十年代的学者反复提及:只有母亲强大、母亲的权利得到保护,养育出来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成为合格公民;母亲之身份,虽平常,却任重,非强大之体魄心灵,无法完美承担。
我也曾读过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种说法我还算赞同:女性要有属于自己的“婚姻道德”和“子宫道德”。说白了就是,不要跟渣男结婚,也不要给渣男留种。为什么?因为渣男的孩子有可能你没能力教育好,长大之后是要祸害社会的。
以上四条,第一条属于初始配置,有可能不完美;二、三条只要能做好,第四条不是太昏,很多姑娘基本就可以自然而然“出头”。只是,咱们的社会诱惑太多,谬论太多,误导太多。
我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条微博中女孩的观点,不全赞同,这姑娘看上去有些活得太明白、太现实、太不真实,并且颇有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可疑之处。
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敢谈“出头”,很好!
敢为自己打算挺好啊!为什么有人看到“出头”俩字就反感?就觉得充满铜臭?
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长久以来,都在提倡女人要无偿奉献,要为了爱牺牲自己,如果提物质,则会受到大众指责“拜金”。可是,以“权责对等”的标准来看,女孩在被养育长大的过程中,却又被剥夺了大量经济利益,受到大量侵害和社会歧视……这样一个性别群体,你再呼吁她们去无偿奉献、用爱发电、不讲物质……恕我直言,这是诈欺和欺负人吧?
我希望现在的姑娘们能比前几代女性,更敢于提“出头”,更有执行力地去“出头”,不计较他人眼光和自身惶惑地去“出头”。想出头不是什么丢人事,也不是什么让人良心不安的事,而是每个女孩子都应该试图去争取的事。
最后再聊几句《教父》。那五步“人生目标”之后,其实还有一句话:
“事实上作为男人,前两步成功,人生已算得上圆满,做到第三步堪称伟大,而随意颠倒次序的那些人,一般不值得信任。”
我特别赞同,并且觉得这话对两性都适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对女人颠倒其中的次序:劝说你先照顾好家人,然后善良地对待他人……最后,才轮到你自己。而男性,已经从第一步开始好好对待自己了。
我不知道教父大人认为女性的人生目标该是怎样的,但我能感觉到,在人生目标中,当男性的“第一步”同女性的“第一步”完全错位时,两性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和谐共存的,只能是损其一方,两败俱伤。
— END —
燕王曰:祝天下妹子们都能出头,都能有钱,都能获得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