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个月,生活中的小惊喜开始不断涌现。
有人在后台给我私信,告诉我她曾经遇到过和我类似的体验;
有人和我说,她感受到了光亮,希望能一直远远看着我就好;
有人用自己最真挚的热情,选择在元旦的清晨,颇有仪式感地一口气阅读了我近两万多字的文字……
然后,在这个年关将至的时刻,在他们所处的角角落落里,我和他们一起,通过写作体会到了心与心之间相互交流的感觉。
而我的心,像宁静的夜色里,绽放了几朵绚烂的烟花。
这些发生的故事,有些始料未及。
新的一年里,往往有很多目标,很多的清单,也许是面对自己曾经的过往,也许是去到一个别的什么地方,体验生活在别处的诗意,也许是拥有一个小小的期许,也许是去踏踏实实做点什么……
再然后,这些也许,会随着时光的流转,一点一点被时间验证,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最后都变成我们经历的一部分。
我的经历,就是这么来的。
写了五篇后,我开始意识到,我以往的生活里,好像被慢慢贴上了“苦难”的标签。
这些书写的经历,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并非全部。
我不需要盲目的崇拜,或者一种怜悯,这本身是一种误读。
人终究是个复杂的个体,看待任何事,都要辩证地看。不光如此,还要把人放在环境里,左右掂量,才算得上是客观。
想来我们的文化里,有种对“苦难”的崇拜,而且似乎拥有了这个,就是拥有了话语权的资本。
因此有人就想习惯性的占有这种“苦难”,将自己过去的经历,认作暴风雨,而别人,经历了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坎坷罢了。
自认为自己的经历才算经历,别人的就不算,说的话只能“闭嘴”,这是可怕的。这么做,“苦难”会变成一种“霸权”,是万万要不得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那时候,我在走一条路,难不难走,我当时是不知道的。
说路难走,极度的不真实和造作,甚至有种马后炮的矫情。
有谁会在自己走路的当下,说自己在走一条难走的路呢,这么说的话,我真觉着他没有好好生活,认真活在当下。
依稀记得,我那时有信心,总觉着可以走走看看,甜在明天。
我是这么想的,有了这点,是我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这是一种常识,我们要尊重常识。
在经历青春的躁动和不安后,还要去体验生活的疏离,以及自我内心的灼痛,我只代表我自己,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特的经历和体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没什么高低之分。
对待“苦难”,我们也该抱有平等的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身边很多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一种大风大浪,但这不代表他的生活不是生活。
好比我的祖祖辈辈,家人们,他们一辈子就生活在乡土,没有那么多的传奇经历,但每个人生在村庄,老在村庄,他们活着,就是生活本身。
在我们的文化里,包括我们的写作里,总以为要“人为制造”些冲突,制造一些“好看”的故事,经历大灾大难,不经历这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生活,在写作。
我想说,这样的思维和想法,会害苦了自己的。
远离了真实,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世俗生活,就已经离失去自我不远了。
真正地把人当人看吧,别总自以为经历的暴风雨是唯一的,是中心,便以此自居,博得某种便利,想把别人吹得东倒西歪。
去真正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尊重世俗的生活,活得真实。[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