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渐渐发现自己的手跟掌中的这坨铁再也难以割分之时,我就想做一篇有关于电子产品,社交软件以及各种层出不穷app的博弈大汇谈。
可囿于当下传媒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太多,随着互联网的的喜大普奔,各种观点论坛更进更新越发马不停蹄,我怕自己的微见体力不支,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舆论体系,也不甚抗住受众的反驳。于是,在圈子的外围踟蹰了好久,话鼓在嘴里挣扎了一阵儿,还是选择聊聊吧。
我们出生的一代好像跟腾讯QQ莫名的亲,毕竟十年前我们正是从这儿扑捉到了一丝他人生活中的亮点,用那时的话来说“好好玩儿呀”。
这中间像是有条坚实的纽带,栓住了亲情与友情,一二十年也摆脱不掉,就算有了后来的新宠,也会隔三差五划到熟悉的标志点击呆萌的小企鹅回到曾经叱诧风云的场子。
基础设施倒是没太大变化,只是氛围再不如从前,大伙儿都已解甲归田,独留三两个常胜将军还在撑场子,像我这种,顶多算个客串吧。
刚上大学那会儿不太习惯用Wechat,觉得它太功利化,各种保健产品生意门路扑面而来,自己平日在圈里的分享与碎碎念秒被冲走,完全满足不了我身处异乡的被关注欲……
直到后来Wechat彻底被我纳入怀中,到了卸谁也不能卸它的地步!原因简单,保密性强,几乎是一对一的互动,圈内友人的每日一更新让我觉得整个烟灰色的生活都着实精彩了不少
跟着他们观摩美食,满世界的到处游走,吃着各种美味又精心投掷的犬粮,日子别提多得劲儿。
“对方正在输入”,干脆;天儿聊完就能一键删除,痛快;记录再也不会被揪出来,踏实。
随之而来的是,交流效率大大的提高,你一句我一句,你po张自拍我掐段视频,备注撤下全称,换上了“大宝贝,二狗子,傻儿子……”。
就这样,我们体内的存货被稀释,神秘感逐渐消失,仿佛是亲近了不少。
可当抽去这面屏障时,又不免频冒冷汗,抠掐着指头,语无伦次,真实感全无……
让人不禁向往千年之前飞鸽传书的唯美
六七十年代邮戳寄信的耐人寻味
或是“大哥大”出现之前,被广播叫名儿一路小跑到门卫室或电话亭接听讯号的喜滋滋。
那句被嚼烂的情话,“从前车马慢,书信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讲的着实入心啊。
的确,我们正值快餐化时代。
快时尚引领一周一轮的穿衣潮流,做到每天不重样;快更新使得人们手中的苹果尚未掉皮便急于购置新品,带动全球GDP;快交流卸掉了人们身上厚重的铠甲,一个表情包就能带动氛围开启热聊……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一天收尾的方式不尽相同,窝在床上后脑勺抵着卷起的枕头指头翻滚式的点进一个app没啥动静再出来扭进下一个尝试寻找有关于自己的任何讯息,一个一个的逛嗒,边边角角都得被宠幸到。眼珠子干涩时就瞟一眼窗外斜上方淡黄色的月亮,像是寻找些什么安慰,总感觉透过那淡色微光能看到和我在做同件事的你们,一切也就好像没啥不对劲了……
前两天看到余秋雨的一次演讲,他说他从不碰电子产品,他说我们总爱窥探别人的人生,还乐此不疲,逛着别人的圈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圈子逛来逛去就这么大,倒是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越来越拘谨,殊不知这个圈子包裹的是一个永不可重复的高贵生命。
我是信他的,余老这辈子太洒脱了,让人嫉羡。
上任没多久便辞去职务,换一身远行的装束,一路北上,把中国跑遍了,还不够尽兴,沿着领国以及中东一带,也就是当今丝绸之路,寻求内心渴望的真知,探索被束之高阁的古遗迹。应该就是,虔诚所至,永无止境了。
不过他的那句“寻找远方的自己,追寻圈外的生命”还是应该被响应,被号召的。
如标题所问,这个四处被高科技武装的快时代究竟带给了你我什么?
我的回答是,一座巨型的围城。
钱钟书手下的围城是一段婚姻,而这里,是我们有所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