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逗你玩 豆汁儿带你学知识
今天呢,我给大家来讲一讲《三字经》。这《三字经》的第一段是这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人之初的初,左边是一个衣字旁,右边是一把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每一个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时期就像是一块混沌未开的布一样,不知道将来能够做成什么样的衣服。在这种状态之下,有一部分先哲认为,每一个小孩子他都是善。
什么是善呢?上面是一个羊,下面是一个口,一碗羊肉的羹汤,大家吃了都说好,那就叫做善。我们看到别人的东西都觉得我们不应该去据为己有,看到别人摔倒了,我们会有恻隐之心,这种感觉都是与生俱来,不需要别人去教的。这就是我们的本性。
习相远的习,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是一个白。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小鸟日复一日地在重复一个动作,就是习。小鸟在重复什么动作呢?扇动翅膀。在他刚有飞翔能力的时候,他的父母第一次给他示范飞翔的动作,小鸟看了以后觉得很好奇,他也来加以模仿,这个过程叫做学。学会之后,每天重复地进行练习,这就是习。
对于小孩子呢,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第一次看到是学。而日后,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样的环境每天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习得过程。每一个小孩子天赋各异,所处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习,就会让我们善的本性逐渐的有了各种不同的发挥。
就像一颗小种子一样,种在地上浇水,有的呢,长成了参天的白杨;有的呢,长成一棵桃树;而有的呢,长成了结了累累硕果的葡萄。这就是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
苟不教,性乃迁。教这个字现在看起来字形非常的简单,用文教人以孝。在过去呢,这个字可没那么简单,教字的左半边,上面是一个交叉的短棒,代表算筹;下面是学习的人。右边呢,是一个人,手里拿了一个短棒,如果这个学习的人,他非常认真的学习,那么这根短棒呢,就像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像春风雨露一般。如果这个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么这根短棒便会发挥戒尺的功能。
为什么要用戒尺这样的东西来让人好好地来学呢?那是因为如果你不好好的学,那你的善良的本性就会迁。性乃迁的迁。
这个迁字呢,上面是一个千,一千、两千的千。这个迁字的意思就是行走。在这个地方迁字的意思就是变化。善发生的变化会变成什么呢?一种可能就是要变成善的对立面:恶。这样变化结果是所有孩子的父母亲人和他自己都不能接受,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教字呢,它造字的本意,是说一个人用衣服蒙着头,在地上行走。这种怪异的行为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呢蒙到了目的地,一种呢摔得鼻青脸肿。
这个道指的就是用衣服蒙着头走到了正确的方向。那也就是说他走过的这一段距离,它一定是正确的距离。对于教育来说,正确的方向那就是专。
专这个字呢,来自于古代的纺织,它是一件纺织用的工具。这些纺织的工具呢,是要把外面的丝线缠上去,再送到织机的里边。不管是缠上来还是送出去,最怕的就是一个乱字。由此这个专呢,就有了专心、专一、专注的含义。
教育这件事情,要的就是专注。因为他是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功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