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带着他的乡愁,永远地离开了。
2019年11月23日,流沙河先生,带着他的蟋蟀,永远地离开了。
两位文学大师,生时以诗结缘,留下“蟋蟀和诗”的佳话。
以下是余光中先生的《蟋蟀吟》和流沙河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诗作原文:
《蟋蟀吟》 余光中
中秋前一个礼拜我家厨房里
怯生生孤伶伶添了个新客
怎么误闯进来的,几时再迁出
谁也不晓得,只听到
时起时歇从冰箱的角落
户内疑户外惊喜的牧歌
一丝丝细细瘦瘦的笛韵
清脆又亲切,颤悠悠那一串音节
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
一缕缕的秋思抽丝抽丝
再抽也不断,恍惚触须的纤纤
轻轻拨弄露湿的草原
入夜之后,厨房被盅于月光
瓦罐铜壶背光的侧影
高高矮矮那一排瓶子
全听出了神,伸长了颈子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
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入夜,人定火熄的灶头
另一种忙碌似泰国的边境
暗里的走私帮流窜着蟑螂
却无妨短笛轻弄那小小的隐士
在梦和月色交界的窗口
把银晶晶的寂静奏得多好听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蟋蟀本是大陆秋季最常见的小生灵,余光中先生见到它却十分“惊喜”,听到它的吟唱,只觉“清脆又亲切”,不由得想起童年,想起故乡,想起乡愁。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这是怎样的故国之思啊,带着犹疑,怀着希冀。每每读到这里,内心就泛起层层涟漪。
那回不去的家乡,那萧索的秋天!
余光中先生写出了海峡对岸的同胞的思乡之苦。
流沙河先生《就是那一只蟋蟀》替我们大陆同胞,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我们有共同的文化源头,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文化血液,我们是一国同胞。
蟋蟀带给我们童年的记忆,中年的乡愁。“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虽然身在异地,但我们的际遇、我们的乡愁没有什么不同。只因我们同是中国人!
流沙河先生与余光中先生的情谊,既是大师间的惺惺相惜,也是代表海峡两岸同胞为归属共同的祖国作出的努力。
大师们虽已远去,后辈们必将踏着大师们的脚印,继续前行!
欢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评论!也可以关注“日影之南”,查看更多好文章,与我一起分享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