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先于结果发生,所以大家会有“发生在结果之前的就是原因”的错觉。但实际上因果之间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异的。首先,我点燃了炸药包的引线(原因),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最后产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结果)。当事件A发生后,紧接着事件B也发生了,所以我们认定,A是引起B的唯一原因,A导致B。这种仅仅以发生的先后来断定因果关系的做法就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简单的逻辑学》P148
I:(what)以先后论因果谬误就是当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然后判断两件事必然为因果关系。
(why)这么做的坏处是把可能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当作必然,简单关联,没有仔细去发现背后真实的原因。
(how)该如何破呢?
去搜索两件事更多关联的细节,去验证两件事是因果关联还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
比如:因为大学毕业考研,要不然找不到好工作。
分析:毕业考研和找到好工作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这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
A1:有一次我同事向领导汇报实验结果:样品检测显示样品被污染了,在烘箱烘之前烘过另外一个样品,所以估计是另外一个样品导致的污染。
A2:这个事情如果再来一次,需要证明两个样品是否接触污染,需要把两个样品放在同一个检测条件下,看样品是否出现另一个样品的峰,进行比对,就知道有还是没有了。
接下来一周,听到类似的因为时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时,刻意留意因果之间的联系,并寻找彼此之间更多的关联进行验证。并将事件每晚22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写下对此的分析。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那么本质上就是:”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简单的逻辑学》P137-138
I:(what)评估A说B,所以B的论证时,应该判断A是否是B方面的专家,A是否表达所有专家对B的一致观点,否则,这种就叫做滥用专家意见。
(why)为什么我们喜欢听专家的?因为从小我们被灌输听爸爸妈妈的话,长大了听专家的话,我们获得了很多好处。
(how)在影响力权威这一章提到不能仅凭专家的身份头衔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权威,而应该关注两个方面:
1)是否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的知识?
2)是否是真的?是否代表相关领域专家们的意见?
A1:上周给领导汇报工作,是答复关于某个项目是否确定立项时,当时我是这么说的:
李教授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对孤儿药,肿瘤等领域有绿色通道,建议立项这些类型的项目。而这个项目是关于降糖的,目前市场上类似的项目多的去了,并且不属于上面提到的两种类型,所以根据李教授的说法,这个项目不建议立项。
A2:假如学了这个拆页,再向领导汇报项目立项的选择时,我会这么答复:
在向领导汇报之前查清楚李教授是不是医药方面的专家?他的出身背景如何?
他关于项目意见的看法是否是真实的,可以上CFDA网站进行查询,关于这条信息医药领域的专家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然后在汇报时,经过确认,李教授是这一方面的专家,并且其他专家也这么认为,这个信息在CFDA网站可查询,所以这个项目不建议立项。
轻率概括是指当观察到某类事物的极少代表具有某个特征时,就得出所有此类事物都具有该特征的一种错误,或者观察的代表既不全面也不随机。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P117
I:(what)轻率概括式指当观察的样本既不全面也不随机时,进行以偏概全式的总结概括。
比如:河南人都是骗子。
(why)可能碰到几个河南人是骗子的情形,但这么说河南人都是骗子容易造成刻板的偏见。
(how)如何避免轻率概括发生呢?(在数学概率统计中)
1)选择样本足够大
2)全面并且随机
A1:有一次委托方过来了解项目情况,于是跟领导简单汇报情况:
目前XX项目进行完成三批小试,检测数据都合格,因此可判断该工艺稳定。然后再后期交接的过程中遇到了工艺不稳定的麻烦。
A2:如果学了这个拆页,进行这个项目汇报,我会这么说:
目前已经完成三批小试,并且进行工艺摸索的样品有30个批次,我们在所有的样品中随机检测,发现样品都合格,因此可断定工艺到小试阶段基本稳定,但如果再放大,我们需要进行中试相关的试验,根据随机检测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当然你也可以诉诸粗暴的强制而不是理性来说服他人。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简易的逻辑学》P136
I:(what)压制理性是指用强暴的强制而不是理性去说服别人。
(why)这么做的坏处是容易导致情绪化,易激动,甚至导致更加冲动的行为。
(how)那么平时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破解呢?
对策:由强制回归理性,具体我有几点建议:
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希望达成怎样的结果?
2)我可以用什么样的理性表达?
A1:曾经我有一个同事小王,他去向领导提出涨工资,他来公司三年了,还从来没有涨过工资,因此他有一天非常生气的跑去领导办公室,敲开领导的门,然后冲进去,对着领导喊:
李总,我都来了这么久,再不给涨工资,我就离职不干了。
李总一面安抚一面说,小王有话好好说,别激动呀!
最后,小王从公司离职了。
A2:学了这个拆页,如果我是小王,我会这么跟领导说:
我希望这个季度可以涨工资,我来公司三年,取得了一些业绩:1.独立完成XX项目,给部门带来不错的收益;2.目前手上正在做一个新项目,有难度,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个月底完成;3.完成对部门的员工多次培训,目前基本都独当一面了。
最近,收到xx公司的邀请,并且对方开的价码相当不错,但呆了这么久,对于公司和同事也有很深的感情,如果领导同意给我涨同幅度的工资,我就留下来接着和兄弟们继续干,所以我在纠结这件事。希望领导给给建议?
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这种谬误试图对听众造成情况紧急的假象,强迫他们在假象制造者所给的选项中作出选择。当两个选项都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时,这种紧迫感的制造尤其重要。假设我给你两个选项A和B。我希望你选择A。于是我说:“A确实不是个令人愉快的选择,但是唯一的可供选项B,将会更加糟糕。你当然更不想那样!”
《简单的逻辑学》P148
I:(what)虚假两难的陷进就是以黑白截然二分的形式呈现问题,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why)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愿意接受这种虚假两难,很少人会喜欢复杂的问题,我们想要清晰简单的答案。
(how)如何破解这种谬误?
在自己陈述或听到对方陈述的情形下,仔细思考除了提到的两种情况,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情形呢?
举个例子:加入社团会不会耽误学习?
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就犯了虚假两难的谬误,建议这位同学可以考虑,有没有学习型的社团?或者如果合理安排时间,彼此不冲突的情况呢?
A1:最近经手一个项目,遇到检测困难,并且目前我们公司没有这样的仪器,需要外检。于是给领导的汇报中,是这样汇报的:
这个项目需要持续的外检,难度很大,建议要么外包,要么就停止不做了。
A2:学了这个拆页,我也在反思,这个项目除了外包和停止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比如我们自己做一部分,自己可检测的项,确定样品之后把最费检测的部分外包给其他公司。
在接下来的一周,刻意观察自己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有没有陷入虚假两难?每晚23点记录并反思有没有其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