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身边大多数父母,和你喝茶聊天时,能讲一大堆的育儿心得,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但转身回家,面对亲生孩子辅导功课时,撑不住一会,就心浮气躁,急火攻心,什么教育理念,什么科学方法,全部抛之脑后,那种恨铁不成高的愤恨,咬碎牙想退货的懊恼,最终总免不了化作一顿责骂喷泄而出。虽酣畅淋漓,却体面尽失。
是的,我承认,我在说自己,可能大部分其他家长不这样。
但据调查,像我这样的人,确实不在少数。
这类家长,不是不懂发火的危害和负面影响,有些人甚至对此行为深恶痛绝,斩而后快。但越是这样,越是在每次发脾气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然后在痛定思痛之后,又洗心革面的走到辅导孩子功课的岗位,像个赴死的勇士,然后,几秒钟阵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这个问题的思索,让我想起了亲子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
大多数人在压力下倾向于选择熟悉的而非合适的应对方式。
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简单概括,就是习惯难改。
我们在以往的经历过程中,历经沧桑,对每一类事情,多少都会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法,这种固有,在大脑中的表现就是形成一条条的神经链路。所谓神经链路,可以把每个脑细胞都想象成一个点,神经链路就是把这些点链接在一起的线。我们越习惯一种方式,那这种方式对应的神经链路的线越粗,每一次的重复行为,都是对这条神经链路的巩固和加深,而大脑在接受到外部信号做出回应的时候,优先回应的一定是这些又粗又深的神经链路,进而表现出你固有的行为。这是脑科学的研究范畴,具体原理可能不严谨,但大体是这么个意思,我们不是专业研究者,不去深究。
那如果知道了这些,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你在明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责骂只能适得其反的情况下,为什么自己还是控制不住发脾气,控制不住责骂孩子。是的,是因为你之前的一些阶段,一直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形成了很深的神经链路,当你再次面对面对相似的场景,再次受到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刺激时,压力,促使你的大脑直接接管了你的身体,用你最熟悉,最粗壮的神经链路来指挥你的行为,而你的理智,你的育儿心得,你的侃侃而谈的科学理论,对不起,这一刻不起任何作用,你的大脑已经带你进入了你固有的、最习惯的固有轨道,至于结果,自然是故技重演,重蹈覆辙。
而一错再错,屡教不改,恰恰说明你是个正常人,而不是你在自责懊悔时怀疑的,自己不正常。
说到这里,有没有稍稍心安一些?但今天说这些,确实不是为了让你心安的。良心上的拷问我觉得是每一个吼过孩子,揍过孩子的父母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哈哈。也别太紧张,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如何才能克服这种障碍,如何做到面对考试复习的孩子,不再火冒三丈,不再发脾气?
答案就是:
建一条更粗壮的不发脾气的神经链路!
是的,大道至简。
如何建立?以下是个人愚见,不喜勿拍!
第一步,远离孩子。
是的,你没看错,离你学习中的孩子远一点。
前阵子网络上的段子,“远交近攻”,我觉得嬉笑中给出了方向,距离产生美,只有挑出那个氛围,远远的观望,你猜可能看得清全貌。所以,为了自己亲生骨肉的人生安全,即使再有不干,也请远离孩子。
当然,这种远离是暂时的,今日的远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回来。
第二步,聚焦优点。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那里!
诸位有过辅导孩子经历的朋友,你回想一下,当你看到孩子拿回一张99分的试卷的时候,你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啥?
很好玩,绝大多数人会下意识去看一眼,那丢掉的一分在哪里!?
太多的人,尤其是成人,本能的去关注问题,不关注成果。但孩子却不是这么看待世界的。他们更希望被看到的是啥?是自己几乎把所有题都答对的兴奋自豪,他们希望的是自己最信任,最亲爱的父母能看到他们取得的成就,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扬。
别说孩子,我们成人其实不也如此?你想想,你拿着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方案,去找老板汇报时,是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赞扬肯定让你热血沸腾,挽袖大干,还是领导无情的鞭策更让你痛定思痛,奋发作为?
见仁见智吧,个人倾向于建议父母将注意力聚焦在孩子的优点上,这跟大家一直宣扬的多表扬孩子差不多,但要补充几点,一,表扬或者赞美,我更喜欢的是认同,是要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有些父母,口头上也不停但我表扬孩子,但脸如死灰,不是瞎子一眼就看得出来心里所想,那对不起,这种言不由衷的赞美认同是无效的,甚至有害。关于这一点,感兴趣的人可以网上查一下“翁格玛丽”效应,很有意思。第二点,要想表扬的效果更有效,多就孩子的价值观和身份进行表扬,例如,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是个敢于担当的,有责任新的孩子,你很善良,你充满了爱心,你懂的珍惜。而不是泛泛的夸,你太棒了,你真好,你太厉害了。关于身份和价值观,可以参阅NLP的逻辑层次模型。
第三步,给自己耐心和时间。
这里,耐心和时间是重点。耐心,是告诉自己不要奢望一蹴而就,欲速不达。时间,是说神经链路的建立简单,但要加深加粗,需要时间。我们多少次,崩溃在一次次的无功而返,很可能我们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忽视了客观规律。神经链路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慢慢来,要有耐心。今天跨年演讲,老罗提到的小趋势,微行动的方法特别值得借鉴,每次对自己的行为设置一个小目标,例如,先做到不动手,或者动手力度轻一点,例如允许发脾气,但少发一秒钟,少说一句话,如果做不到,再细分行动,减少行动的执行难度,直到这个行为你可以很轻易做到,不可能失败,然后,坚持做下去!
最后,至于要建立的新的神经链路是什么样子,其实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年底酬宾,送个方法:
假如,几十年以后,你英俊潇洒,或美丽动人的儿女,充满期待的从外地赶回来看望你,他们感激你后来的变化,对他们的一生的成就的影响,那他们嘴里边感激的那个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
冲杯咖啡,沏壶茶,在一个暖暖的午后,晒着太阳,悠闲的你,不妨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