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先生们》之 屠呦呦

1 诺奖得主

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 出生优渥

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殷实之家,上有三个哥哥,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备受宠爱。

父亲以《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屠呦呦。

3 开启学业

上世纪30年代,时局动乱,屠呦呦还是从5岁入幼儿园开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4 医学启蒙

屠家楼顶的小阁间摆满了各类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

5 家庭幸福

丈夫李廷钊是其中学同学,婚后有两个女儿,都很出色,大女儿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行政教务工作,小女儿在北京工作。

6 项目启动

1967年5月23日,多部门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青蒿素项目正式启动,1969年初,屠呦呦进入项目组担任课题组组长。

7 古籍灵感

项目经历了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

在实验进入瓶颈期时,从古书上得到了提取灵感。

8 以身试药

青蒿素临床试验时疑似出现毒副作用,屠呦呦和另外两名同事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所幸并无大碍。

9 三无科学家

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

10 多输局面

为何没有院士头衔?

青蒿素的发现多年来被强调是集体成果:任何发现青蒿素的个人想评院士,都会遭到参与项目的其他人反对,所以与青蒿素发现有关的人都没有评上院士。

更匪夷所思的是:两位青蒿素研究参与人员给诺奖委员会写信,要求他们不要把诺奖颁给屠呦呦。

诺奖更看重原始的发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握手黄昏!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说...
    不要失望故事还长阅读 1,250评论 0 3
  • 假如:我不在樊登读书会工作,我们只是朋友! 我说读书会很好,有多么的好,你可能第二天就咨询,甚至就入会了。事实上我...
    巩义分会玲玲阅读 515评论 0 0
  • 小的时候,丢了一支笔要不开心很久,小时候觉得学校很大。长大了发现,只要不把最初的自己弄丢了就是拥有了。失去一些原本...
    蜜蜜Violet阅读 297评论 0 0
  • 董沛沛 洛阳 焦点网络五期 坚持原创分享第五十六天 基本会谈技巧: 倾听 非口语的态度 ...
    缘源流长阅读 2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