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几乎每个人在自己的社交领域都有参加几个群体,它们不分大小,有共同的话题,相同的语言,相似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友好的感情,彼此的信任。
大家都熟悉的代表有:逻辑思维、锤子手机、名人代言,同城会等;大家都参与的有:交流会、读书群、跑步社、当然也可能有你所住的小区社群....
这些都重要吗?
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吸引你,让你相信它,包括有人脉,知识,资源,价值,合作等。其中,信任就是最大的价值!
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玩赚社群吗?首先我们从主体出发,来分析一下运营好一个社群,究竟要做好哪三个必备的关键点,我以一张图解说给大家(ps:图片来源于网络):
2,我们现在所在的社群是什么样子?
加了好多聊天群,结果广告满天飞;进入知识分享群,结果各种赚钱培训术;加人产品交流群,结果微商卖货销售群;最后,都不想进群,甚至没有勇气进群...
3,我们想要的社群是什么样子?
聊天群--真诚交友聊天互动,他们就像你的朋友一样,随时都想沟通一下;知识分享群--单纯的分享知识,即使推广,也是在分享的前提下;产品交流群--每个人对产品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触,交流就是交流,而不是推销...
那社群最大的价值的什么呢?
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变现,学习是变现,朋友是变现,赚钱也是变现。
那做为我们自己,究竟该如何建立或加入一个有质量的社群呢?不管你是从事什么工作。
首先,社群要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是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这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是兴趣、爱好、职业、领域等,也可以是护肤、美容、养生...
其次,要知道这个社群的建立初衷和意义,对于平台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建立用户关系,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成为了信息的获取,或者感受交流的快乐,所以,在建立社群或者加入某个社群时,一定要搞明白社群不能为了建而建,而先要明白建群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这方面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批量的建群,其实,群不在多,在于精,因为一个社群的维护,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在人员充沛的情况下,运营都需要专业的执行团队,这至少承担四个职能,分别是内容生产、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和客服。当然还需要有一套辅助的管理软件、维护软件等。
“百人百姓百脾气,百人百姓百风格”,在运营过程中,社群文化的搭建成为了很多人的难题,甚至社群文化的搭建成为了失败的因素,所以,抓住不忘初心的原则,至关重要!
接下来,重点与你说一下,社群文化的搭建,究竟需要做好哪些注意事项?
1,要想保证社群长久的走下去,就要有属于合适的制度和群内气息。比如新成员入群就要需要给一个家的气氛。入群后,一般都采用自我介绍,或者说明来历和目的等,增强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与信任度。当然有些群,也会设置签到奖励,活动策划,线上分享等,这一系列的设置,都是在围绕一个方向--“活跃度”。
活跃度是保证和辨别一个社群是否为高质量或者死群的重要因素,一个社群的活跃度越高,那么,这个社群的质量就会越高。反之,则会越低。
2,意见领袖。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在社群中,意见领袖的影响比其他媒介更为普遍和有效,他们基本能够保持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一致的目标。
所以,在社群中的意见领袖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当然,有意见领袖的前提,也是需要一帮有共同需求的人或事,如果是一帮完全不懂或者没有兴趣的人,那结果相当于对牛弹琴,一个人的自娱自乐,仅此而已!
3,核心粉丝。除了意见领袖外,核心粉丝也是社群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是忠实的追随者,问题的反馈者,信息的传播者和社群的活跃者。
毋庸置疑,这些在一直追随品牌、维护产品的粉丝,在品牌宣传和信任盈利上,非常重要。甚至有很多品牌的成功,起源都是由产品的核心粉丝做起来的,所以对于企业或者个人来说,如何找到自己产品的核心粉丝,才是重点。当然,品牌应该基于粉丝的忠诚度而给予他们更高的回馈,才能足够的留住他们的心。
4,给予内容。内容是一个比较宽泛得话题,但在社群里,必须要根据建群的目标性结果来确定其话题。如果是产品型社群,此类社群成员本身就是产品的爱好者或发烧友,大多会自主参与产品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但如果是学习型社群,此类社群成员虽然学习能力意愿强,但有时候也会犯了惰性,讨论其他与群内容无关的话题,所以这就需要规定群讨论内容的范围,而不是由成员自由发挥,随性讨论!
相对来说,价值观型社群与兴趣型社群,生命周期最长,他们是由兴趣而聚合在一起,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信仰。彼此连接成本低,形成一个社群相对容易,同时黏性最高。
在这样的社群中,主题决定了内容,内容其实就是主题,而每个发言人的话语又是组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必须源源不断,一直要为参与者提供价值和好处,如果没有参与者需要的知识或好处,那么离死亡其实已经很近了。
作者郭江(个人微信:956477148),一名走在路上的90后创业者,微信公众号:郭江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