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周开始,奶爸笔记就将正式上线。从写作、排版到校对、美工、运营,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我们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战斗力非常强悍。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读过刘瑜的那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里面有一句这样的话: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是的,我这支队伍就我一个人。
福豆妈并非不愿帮我,而是她也有她的队伍,我们各自为战,互通有无。合适的时候,她也会开一个版块,说一说她的世界里那些有趣的东西。
毕业的时候,在面临去北京还是回到小镇这个问题上,我选择了后者,这是我权衡了所有利弊之后作出的决定,至今也没有感到后悔。后者唯一的一点不好,就是所谓的“见识”。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踌躇满志的小镇青年,可能短时间内就会被论资排辈的小镇文化所吞噬,变成一个彻底的犬儒主义者,周围的环境和人又会反过来加重这样的认同,于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再跟他谈见识他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开玩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你跟我说那个有什么用。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只是我觉得在面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被淘汰的速度慢一些。
话说回来,小镇青年是不是就毫无胜算了呢?我觉得未必。因为生活节奏的缓慢,所以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互联网的存在,使得获取知识、增长见识这件事变得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与不想的问题。只要不是需要大规模人工协作的工作,比如自由撰稿人,理论上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如果真的天赋和努力都足够的话,弄不好会比“城市青年”还要见多识广一些。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那句话:得五分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小镇青年的人生会活成什么样子,跟环境、人没什么关系,跟自己的心有关系,说得再鸡汤一些,跟梦想有关系。
八零后九零后的这一代,是随着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天生自带“不相信”的属性。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培养出了这代人的信息甄别能力。而且,1980年出生的人几乎正好赶上1999年的高校扩招,所以这一代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应该是史上最多的。这两点放在一起,你就可以知道,八零后九零后,基本上是具备“觉醒意识”的第一代人。
如今,八零后九零后步入生育高峰期。我相信在面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像我一样的家长都会有一定的知识焦虑。在雪球上听人说,现在竟然有了针对孩子的单片机补习班,要知道,单片机这个东西我是大二才学到的。这已经不是我小时候妈妈教育我的“笨鸟先飞”的范畴了,这简直是毛还没长全就给塞到飞机里去熟悉高空环境。
我能理解这样的知识焦虑,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但我始终相信,逼迫和责骂不是一种好的办法。我们反过来想想,一个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孩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大概率也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我们都知道的高晓松,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舅舅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外公是两院院士,外婆是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这些人往这儿一摆,你不成功都不好意思。
所以,孩子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很多时候是取决于家长的。你不停地在看书,你的孩子就觉得看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带他看过远方的田野,他就不会安于眼前的苟且。顺便说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真的是高晓松的妈妈教育他的话。
所以,趁着这个“新爸五年计划”的机会,我开了一个“奶爸笔记”的文集,争取每周写一篇学习笔记。内容不做限制,想学什么就写什么。
如果你愿意,我们一起,成为终身学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