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以为很长,却转瞬即过。如果你问我这30天我学会了什么,我会大声告诉你:六脉神剑
第一剑:积极参与
你们知道“犯人”是什么心态吗?时刻的想逃跑,不想参与,或只是冷眼旁观。这就是曾经的我。
经常参加各种群的学习,却只是潜水,从不发言,群内组织的任何活动不参与,甚至内心会鄙视的来一句,浪费时间,典型的思维囚徒。
现在,管他会不会,熟不熟,先把包袱扔过墙,从播音到内容,到讲书,再到超演。实在不能参与的也要做个合格的啦啦队,摇旗助威!
积极参与,不断发现其中的各种美好,让我变得非常享受,我承认这把剑我爱了。
第二剑:超越自我
老子曰:“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我在群里从不表现,不跟别人争名次,实际上是给自己设了限。而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潜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超越自我。这也得益于悟空教练的开导,年纪虽小,能量巨大。
因此这次我就是冲着第一来的。这也和我们学习的《终身成长》不谋而合。结果很是不错:我拿到了20次先锋个人和3次“最佳作品”。同时还激发了谢丹、忠洲、郭炯老师等一批优秀书友,加入了抢先锋的队伍,成就感满满。
第三剑:极致利他
稻盛和夫在其《干法》一书中提到“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因此我加入了悟空教练的“利他小分队”,做值日班长,带动群内 的学习打卡氛围,组织爆棚接龙,帮同桌做主持人、积极点赞以及点评书友作业,及时给予二级反馈。
虽说利他,实则利己,因为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活跃氛围的能力、点评的能力、提炼的能力、善于发现别人闪光点等等。所以我会持续用好这把利他之剑。
第四剑:内化延伸
俗话说,分享出去的才是自己的,这次悟到了。
过去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用?就是因为陷入了“知识快感”的误区。老师讲的故事,方法、技巧,很受用,很爽,觉得自己就已经提升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快感”,实际根本没学会。
但是现在经过每天看书后的打卡文,讲书稿的打磨,直播讲书,超级演说家等逼迫自己不断的内化延伸。我竟然发现,我还记得。只有不断内化延伸才能把输入变成输出,才能让知识产生价值。
第五剑:拓展人脉
一进训练营,看到的第一口号就是“连接更强的书友,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说,其实我是拒绝的,只是一个线上课程而已,怎么可能连接的起来。事实证明我错了。
因为我不但连接了,还连接了很多大牛。把社群玩出花样的潘大大;上届冠军的悟空教练(偷偷的告诉大家,我俩互换了几个T 的资源,你懂的);带领孩子读书的同桌谢丹;身在美国的投资高手Tony哥,我俩还约定了,疫情结束后,就把找他帮忙理财的事情提上日程;还有书法大师郭炯老师,这么忙的她竟然还答应教我练字,我这30年的蜘蛛体终于有救了。
甚至潘大大还提议,我们可以和郭炯老师一起搞事情,郭老师,我当案例,开展线上教学,挺心动的。一支竹篙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
第六剑:日拱一卒
过去为人散漫,做事儿三分钟热度,写文章只是偶尔的心思。可30天的重复打卡,23篇的获奖感言,3篇讲书稿,1篇超演稿,共计25000多字的输出写作,竟然让我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结束打卡的那天,终于不用等到12点,可以直接睡了。可躺下之后,辗转反侧,两个多小时,成千上万只羊,就连樊老师的催眠曲都不能使我安然入睡,总觉得有啥事儿没干。索性起来,习惯性的打开训练营的小程序,恍然大悟,原来没打卡。遂洋洋洒洒,直抒胸臆,提交后,安然入梦。这就像《掌控习惯》一书所倡导的重复一样,是帮助养成好习惯的利器!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书友:书山有路“书友”为径,学海无涯“输出”做舟,六脉神剑---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