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素材,真实的情感,在学生的作文中属于稀缺品。他们早已习惯谎话连篇,我们也早已看惯虚假面目。
自从读到王君老师的《一路修行教作文》,我纠结已久的心得以宽慰。明知道虚假不好,却无能为力。原来,从真实做起,就是最低的底线,也是为师的良心。
这么多年,我不会教写作。一个自身不写作、不会写作的老师,每日却趾高气扬地指点学生,且讲得头头是道,讲得意气风发。想想,就惭愧。在写作方面,我是名副其实的搬运工。只会把一些所谓的“经验”“技巧”“秘籍”复制粘贴给学生,学生是否能消化,是否有障碍,是从不过问的。甚至,连这些都不讲。因为自己深知,讲了也几乎相当于白费唾沫。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的写作教学几乎是“零教学”。学生考试时的那点“本事”,几乎与老师无关。
具体分析,原因很多。一是我们自身写作能力的缺失。不会写是能力的问题,不愿写是态度的问题。想想,真有些滑稽,更有些汗颜。这么多从不写作的老师,昂首挺胸地“教”写作。自己从没试过水深水浅,又如何有能力帮学生趟过?“传达”的无非是些皮毛,浅得很。又像是空中楼阁,看着好看不中用。一个自身缺乏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老师,是无法对学生“耳熏目染”的。一个自身缺乏细腻之心、热爱之心的老师,更是无法指点学生如何“胸中有墨”的。我是,她是,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口的巨师”。二是我们不愿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考试时,阅卷老师大多根据卷面、字数、结构勾个分,至于内容如何,不会细看,大笔一挥,“差不多分数”已登上卷面。所以,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指导、点评、再辅以修改。因为“捣腾半天,见效甚微”。把一个辅导学生写作和不辅导学生写作的班级成绩作比较的话,短时间内,在分数上确实没有大的区别。三是高分作文有捷径——背作文成了气候。有心的老师会让学生背开头、背结尾、背好句好段、背名言警句,再给个“成功模板”,一切搞定。开篇眼花缭乱,中间好好表现,结尾主题凸显。至于全文有没有文通字顺,有没有扣住中心,有没有前后连贯,那都是小意思。阅卷老师就好这口,那我们就咬住不放。哪用得着挖空心思去指导,去点评,去修改。
写作就是写生活,在“真、小、新”上下功夫,打通生活和写作的隧道。素材真实了,情感自然自然了。心蒙了尘,是啥都看不到的。好多人睁着眼,却像瞎子。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总结。读同伴的一些小文,他们茅塞顿开,感慨原来这些内容都可以写;布置一些身边的小任务,他们兴趣盎然,发现原来写作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把自己的文章与他们分享,他们羡慕钦佩,明白原来老师和他们一样在写作;链接时代亮点、青春楷模,他们群情激昂,知晓写作素材如此广泛……
改变从“真”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是写作的天使,因为“天生我才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