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次去高原的地方,但唯有这一次反应特别明显。昨晚头疼,睡不着觉。好在,他们之前提醒我可能会有这些反应。想着今天还有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就尝试着打电话问前台,看是否有氧。运气很好,前台有以前客人留下的新氧,免费提供给我。万分感激后,细细读着说明,原来很简单。深吸了几口后,脑疼的感觉好多了,一觉睡到天明。
早上不敢多吃,胃里消化不了昨天的美食。今天回到成都,晚饭也不想吃,只喝了些水,终于感觉胃上空了些。平时,感觉自己还挺喜欢肉食的,但当地的饮食习惯与成都有太大的不同。菜后,还会有面食,第一顿只是上了小碗的手工面块;第二顿手抓羊肉后,居然上了一大碗面。我被吓到了,抱着歉意,只能剩下了。第三顿他们体谅我,让小妹妹带我去吃,可以少吃点肉。于是,在一清真馆,点了他们特色“狗浇酿”,与成都的甩饼很像。但份量都足有我们的三倍。我服了,只敢吃一小块。
我深深体会到,平时感觉爱肉食的自己,仅是叶公好龙而已。但是否也是“桔生淮北则为枳”呢?
近期的忙碌还是有些成效的,昨天他们邀请的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教授,我倍感压力,还专门去蹭了一会儿讲座。做为一线的老师,我唯有的是经验。不与他人比,只说自己感知。还好,一线的经验,对于刚做课程的他们还说,有些接地气。
但我觉得,最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自己。狠狠地读了之前买的书,做了一个小本子的笔记,对每一份资料进行了细细地批注。现在若让我重新梳理学校的课程,我会觉得之前的会被我改得面目全非。
但心生疑惑的是,北京的课程、成都的课程、西宁的课程如果都长得差不多的时候,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吗?每所学校应有自己的DNA,桔生淮南为桔,生北为枳,何尝又不是说,应有自己的特色呢?最大的特色,就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