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时候,常被前辈们教导,人在江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个不能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而一个情绪化的父母,在教育儿女时,也极易“情绪化育儿”,那么,情绪应该怎么管理呢?
有人讲,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定力。
也有人讲,在职场中,要学会“喜怒不形于色”。
这两句话,说难也难,要不,怎么会出现“范进中举”的欣喜若狂,并不能喜怒不形于色呢?
说不难也不难,让我们从心理学上来分析。
海灵格大师把情绪分了三类:原始情绪,派生情绪以及超越情绪。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认识情绪,面对情绪,体验情绪。
在这种情绪的体验中,有美好,也有不舒服。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藏着内心的一个小孩,我们要把他找出来:接纳他,拥抱他,爱他,与自己和解。
就讲一个自己的例子,因单位效益不好和疫情之下,我被迫从单位离岗休养,心情一度不那么舒服:总觉得自己被单位毫无人性,象垃圾一样被抛弃,二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全付之一炬;而且,再出门便没有了身份。在岗时我们介绍的时候,经常说:“你好,我是**公司**”。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身份。而现在,我该怎样介绍自己,感觉不再有 “归属感”。
后来,我便给自己做情绪管理,首先,我离岗,是自己的选择,其次,分管人事的集团副总也有给我的评价“你的工作业绩有目共睹”,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虽然,我在个人薪资收入上被迫奉献,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处世风格一直屹立不倒。
这一生,我求财,更求清白之名,不肯奴颜,便只能靠自己的能力过活。我接纳自己的选择,接纳自己选择后的结果。
现在这个时代,身份越来越多元化,不只是工作岗位上一个身份。从岗位上下来,也许在饭局中,即使不再能坐到主宾,或者不管他们倒水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总是先给坐在你身边的人去倒水,我也认。
有些没必要的饭局,可以不再参加;重启人生后半段,用十年的积累,让自己更加努力,更加优秀。
慢慢地,我们的内心更加稳定和清晰,我们就可以拥有爱,拥有超越的情绪,自然就可以做到心内安定,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