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30]篇
今儿个来爬了惠州市惠阳区的白云嶂。
要说白云嶂我不陌生,起因是南北户外常有到白云嶂游玩的团,从春天的踏青,到秋冬的“扫黄”,时时占据周末游玩的主线。尽管自三水线之后,对于纯粹的野山攀爬有点担心。不过,这些小担忧在经历过领队阿琴的介绍后,基本消失。
从深圳到惠阳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上,阿琴用风趣的语言、乐观的态度让大家记住了今日攀爬白云嶂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提到了白云嶂的难度系数和深圳的梧桐山类似,更安定了大家的心。
欢声笑语间,时间很快过去,我们到达了白云嶂山脚。
还没从大巴车下来,从车窗外就看到了女娲的雕像。她与身后的盘古庙现在不光是惠州市以及附近人们祈求福祉的一处著名庙宇,也成为了白云嶂的地标性景点。
只是对于非本地人,也信奉求神不如求己的我来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就算耳熟能详,此时此地让我更好奇的却是白云嶂景区以盘古和女娲作为主神供奉的初衷。可惜,当我进庙宇简单游览一圈后,依然没有找到建庙的因缘始末。
今日的起点,位于盘古庙入口处不远的小道。
一开始,我对白云嶂的认知定位有误:
以为白云嶂既然作为惠阳的著名景点,虽为野山也应该和梧桐山一样设有人工修建的阶梯,就不需要携带登山杖。孰料,真正爬上山才知道,原来白云嶂全程都是土路、间或有石砾路、花岗石路。如果带上登山杖,想必就更轻松一些,尤其在碰到旁边没有树枝可做支撑之时,能够在落脚的时候佐以辅助,也一定程度上会加快登山的步伐。
同时,另外一处想错了的地方在于:
白云嶂的山势,并不复杂还相对简单--基本就是直线上山,直线下山。所谓的直线,即和三水线连绵不断的三十几个山头不同,白云嶂的路线是典型的以一座山峰为主线的规划,并不会一直存在登山-下山-登山的重复过程。
所以我们从爬山那刻开始,除了中间偶尔碰见的略微平坦的路径,几乎都是曲直向上的路线;而下山途中,除却山势平坦之处,就都是蜿蜒向下的路途,少有需要循环重复登山-下山步骤的时候。
也因此,对于我这个上山困难症的人来说,上山途中基本走一两百米或者很陡的地段走五十米就要歇一下,借此舒缓急促的呼吸;而下山就容易也快速多了,即便碰上一开始近三百米左右的陡峭山坡,角度较大,旁边也没有多少可供辅助的树木,也并没有多大的困难,只不过在落脚的时候多加了一份小心,倒也没有多少挑战性。
山中旁的风景也没多美,只有开的正当时的杜鹃,不知名似乎与铃兰有关的野花,给千篇一律的山景增加了一点色彩,也给了没找到美景的我一点小惊喜。
山顶的芦苇荡,处于青黄交接的时期,使整体的景观显得与别处并无多大不同。兴许还是我们来的时机不对的缘故。等再过一阵,芦苇呈现出夏天的碧绿,或者深秋的金黄,加上云海的点缀,想来也值得一观。
下到山底,才不到三点,又稍微等了一下其他速度慢一点的驴友,回到深圳,也才傍晚五点半。再一想,从在深圳徒步以来,不论是去外市的景点,还是本市的景区,每次回到家几乎都是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了。今日的白云嶂之行,能如此轻松又快速,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是身体日益习惯登山跳战也好,是领队的人安排妥当或者景色与路线比较简单也罢,总之,一日的时间就这样轻松又自在的悠悠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