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已是灯火阑珊,拖着疲惫的双腿,很多同伴都相约着去泡温泉。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温泉位列其一。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早睡,温泉留待下次吧,给自己一个再来黄山的理由岂不更好。
山中的夜晚总是寂静的只留风声,清晨叫醒你的也只会是鸟鸣。拾级而上,顺墙而行,去餐厅吃了来黄山的第一顿早餐。
老刘很喜欢餐厅的早餐,所以各种各样都尝了个遍。我早早吃完,一个人到餐厅外面散步,顺道拍下了黄山的蝴蝶,确切的儿子看了我传给他的照片后吐槽说:老妈,这充其量是一群蛾子。
我们夜宿的酒店前有溪水流过,名曰汤泉溪。汤泉溪上自名泉桥始,下至紫云桥棺材潭上方止,全长约1.5华里。1980年代修建的揽胜桥在溪上飞跃而过。《歙县图经》载:“"汤泉溪中有汤泉","热可点茗"。另有桃花溪人,溪水常年不竭,一溪卵石,大者逾丈,奇丽动人。沿溪两岸,茂林修竹,葱翠欲滴,百花盛开,异香扑鼻。若暴雨后游览,但见山洪呼啸,飞流而下,拍岸惊空,浪花飞溅,似野马脱缰,如白龙怒吼,又是一番壮观景象。”四月并非黄山的盛雨季,但见溪水潺潺缓缓,湍急处如飞珠溅玉,平缓处若银湖泻波,错落有致,争然出声。
伫立名泉桥上,与翼然亭两两相望。翼然亭原名揽胜亭。1963年,董必武借《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之句,取名"翼然亭",并手书亭额。翼然亭由亭和桥组成一体,上部亭为翼然亭,下部桥名小补桥,占地面积22㎡,建于50年代。小补桥,原名卧龙桥,又名胜泉桥、汤泉桥。横跨汤泉溪,游人登山过此桥,可小补揽胜之兴,故名小补桥。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年(1740),被山洪冲没,道光四年(1824)复建。1939年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周恩来来到黄山在此桥留下了珍贵的照片。1956年6月山洪爆发,冲塌小补桥南段。后改用木材修补,成为南段木桥,北段石桥。1960年,名泉桥建成后,拆除南段木桥,成为断桥。
坐在翼然亭,耳边传来悦耳的溪水声,眼前飘入徐霞客的沧桑身影。心里想着:若带一壶茶来,一定邀先生同饮。梅老特煎太华茶,晚辈只能入乡随俗煮一壶毛峰了。